美國在上周五公佈11月非農業就業數據,投資者原來普遍預期會增加大約16萬份職位,但是最終只得5萬份。更加嚴重的是美國的失業率掉頭從9.6%回升至9.8%。這次的數據再一次證明了美國及西方國家從08年的海嘯後復蘇是不正常的,尤其是聯儲局已經下了重藥。
美藍籌估值息率吸引
不過,市場情緒依然相對的高漲,再加上年尾的粉飾櫥窗活動,美股在周五開市後稍為低開便輾轉向上,最終3大指數全線上揚,當中納斯達克(Nasdaq)科技股指數更創下了今年的新高。
其實,不少著名的西方投資者如GMO的JeremyGrantham等都指出,在現時的零息環境中,一眾美國藍籌股如微軟和IBM等的估值及派息率相對是頗為吸引的。尤其是一眾的西方國債受着各種因素的影響,如美國長年期國債的孳息率太低,不足以彌補日後通脹的風險;而歐洲各國的債務(除了德國及英國以外),其他都受歐豬五國憂慮所影響。因此,投資在美國藍籌股,可算是「最不差的投資選擇」(leastbadoption)。
亞洲在剛過去的幾個月經歷了愛爾蘭債務危機風波後,大市稍為喘定。值得留意的是,全球普遍的風險資產在11月底的跌幅並沒有像今年5月(希臘危機爆發時)般嚴重。這或許意味着大市逐漸接受了亞洲及其他新興市場的基本面依然強勁,而投資者對歐洲各國的風險亦有所打算。
除非是很突破性的發展(如歐元解體等),因此大市將會重回「尋寶」的階段。現時,筆者認為最值得留意的是內地通脹的問題是否能夠隨着時間過去而穩定下來(中央已經可以接受2011年內地CPI約為4%;而近期急升的CPI數據主要是受着蔬菜價格影響,而蔬菜的供應是比豬或石油等有彈性得多)。
楊延德
中環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
mailto:[email protected]
逢周二、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