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銀倡區內協調滙率防貿易戰升級 促經濟平衡增長

亞銀倡區內協調滙率
防貿易戰升級 促經濟平衡增長

【本報訊】歐美寬鬆貨幣政策,加上亞洲新興國明年經濟增長即使放緩,仍較發達國強,新興國續面對熱錢流入挑戰,區內貨幣有升值壓力。亞洲開發銀行建議區內各國加強滙率合作,避免爆發貨幣戰。 記者:周燕芬

亞銀建議亞洲新興國家聯手「干預」滙率,是不希望貨幣戰爭未發生,貿易戰已升級。建議指,東南亞國家聯盟、中國、香港、台灣與韓國經濟增長面臨4風險,包括主要經濟體(指歐美)疲弱,外資流入造成不穩、通脹與資產價格上升及保護主義。
為阻熱錢,泰國政府於10月取消外資購買當地債券豁免繳付15%利得稅優惠;南韓昨則恢復以彈性方式對持有債券的外資徵收最多14%的預扣所得稅。據路透社11月初統計,為應對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QE2),南韓、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印度及台灣自9月底以來,共斥3535億元入市干預本土貨幣,緩和升值壓力。

聯手干預 貨幣升值空間大

亞銀認為,各國各自出招未能推動區內經濟長期平衡增長,因此建議對參考單一外幣或一籃子貨幣實行非正式滙率監測區,滙率變動若超出不具約束性的監測區後,各國將進行保密討論以減少偏差。
亞銀區域經濟一體化辦公室主任阿吉斯(IwanAzis)指,中國對東亞區內貿易為逆差,對西方國家才順差,若僅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在區內貿易不利;若貨幣滙率變動能協調,反讓各貨幣有較大升值空間。

東盟研究辦公室可作平台

資金流入亦促使東亞區貨幣升值,若未能協調,出現「不升值的競爭」將會對區內構成另一風險;例如A國貨幣升值,B國不讓貨幣升值,無疑對A國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區內國家應共同商討,讓貨幣升值幅度相若。由東盟10+3(中日韓)成立的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將於明年營運,他認為可成平台,讓區內國家共同商討滙率合作問題。
他認為,東亞區貨幣政策合作能確保區內滙率穩定,同時區內貨幣對區域外主要貨幣保持靈活性,有助新興東亞經濟體管理資金流動和應對外部衝擊,促進貿易和投資,重新平衡增長。他強調區域內貿易和金融趨向相互依賴,加上溢出和擴散效應漸重要,滙率合作成必要。
亞銀發佈的「亞洲經濟監測」指,東亞新興經濟體長期錄得較大貿易順差,而發達經濟體負債日增,西方不斷呼籲新興國貨幣升值,以反映其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亞洲快速經濟復蘇也為本地區吸引更多外來投資,令區內對管理資本流入以防止資產價格泡沫尤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