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釘死強積金?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釘死強積金? - 李兆波

強積金十周年,有人快樂有人愁。有僱主千方百計逃避供款,有僱員認為強積金多此一舉,因為錢都給了基金公司,加上強積金的積蓄根本不夠退休,最好是取消強積金。
細心看一看香港的退休保障制度,以前只有公務員、津貼學校老師,或是個別機構有為員工提供退休保障。公司沒有此等計劃的員工只有自求多福,為自己退休的開支及醫療作安排,又或是沒有安排,聽天由命。
有好的退休保障制度是福氣,津貼學校老師的公積金,可以得到政府保證回報每年5%,到退休時有一筆不錯的積蓄。有朋友從前在一家私人公司任職管理層,那公司的公積金亦屬很好的一類,他在那裏工作10年,離職時可以取得100萬元。

無積蓄者強積金成救命錢

退休或離職時拿到多少,與薪金有關,亦與回報有關。如果政府沒有實施強積金制度,我想會有更多人在退休時遇上大大小小的問題。可以肯定,他們有不少人沒有積蓄,那時的救命錢就是強積金。
我自己不需要依靠強積金去應付退休,但以此為推論去取消並不恰當。問題是今天用了明天的錢,是機會成本。我們大多數人沒有精神病,但這並不代表香港不需要精神病的康復及醫療設施。
強積金由起初至現在年回報5.1%,是不錯的數字,當中股票基金有5.4%,混合資產基金4.5%,債券基金4.2%,要有好的回報便要仔細及積極地選擇。想強積金更好,當然要檢討收費,與遣散費對冲,用途等課題。
市民也要積極學習選擇強積金,沒有強積金,大多數低收入的人可能會在退休時孑然一身,又或是自己作投資決定時錯漏百出。
事實上,取消強積金只會在將來帶來更多的問題。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