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英美失落世界盃主辦權的啟示 - 盧峯

探針:英美失落世界盃主辦權的啟示 - 盧峯

二○一八年、二二年世界盃主辦權已名花有主,但爭議的塵埃仍未定下來,失落主辦權的英國仍然憤憤不平,倫敦市長更聲言在後年主辦奧運時會冷淡對待國際足協代表,不安排他們入住五星級的TheDorchester酒店。美國總統同樣批評國際足協作了錯誤決定。
從會前的頂頭大熱門到第一回合就出局,還要敗給事先張揚不會高調拉票的俄羅斯及小國卡塔爾,英美朝野各界心中有氣,要跟國際足協高層算賬也是人之常情。只是不忿歸不忿,兩國要報復也做不了甚麼,頂多明嘲暗諷國際足協辦事一團糟,內部腐敗貪污等。
撇開報復問題,俄羅斯擊敗英國,卡塔爾擊敗美國(二○二二年一屆)反映的除了是國際體壇內部運作奇詭難明外,更顯示英美兩個傳統大國在國際組織內再沒有呼風喚雨的能力,再找不到一大班視她們馬首是瞻的跟隨者。一些「新發財」─新興經濟大國只要精心部署,隨時可以異軍突起,把老牌大國殺個措手不及。
還記得一九五○年北韓大軍閃電出擊,短時間內殺得南韓軍片甲不留,協防的少量美軍被迫倉皇撤退。美國政府立時在聯合國提出議案,要求援用聯合國憲章第七章的權力,授權美國及盟友組成聯軍懲罰北韓。不到幾天,安理會就同意以聯合國名義出兵,美軍及盟軍成了代表國際社會的王者之師。當時的美國真可說是一呼百應,即使不涉及本身利益的國家如澳洲也踴躍參與軍事行動。
在中國的聯合國席位問題上,儘管中華民國自四九年後退守台灣,在國際上日益孤立,但美國憑藉她在聯合國的巨大影響力,憑藉她眾多盟邦、附庸的支持,長期保住中華民國的席位,阻止中共進入聯合國;直到一九七一年才終於敵不過亞非拉新興小國的壓力及票源,讓中共取代中華民國的席位。即使在運動問題上,美國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北京失卻二千年奧運的主辦權,最後關頭敗給澳洲悉尼,背後發功拉倒北京的就是美國及她的西方盟友。
但近十年來隨着美國經常採取單邊主義路線,隨着區域性強國如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興起,美國在國際組織內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三年美國就未能爭取到聯合國授權向伊拉克動武,以至整個軍事行動只能是美英聯合軍事行動。在國際金融經濟組織內,新興經濟體更是越來越敢言,越來越公然批評美國及她的西方盟友處事不公,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前不久的G20峯會美國就一事無成,既無法逼各國聯合逼人民幣升值,又未能促使各貿易盈餘國減少出口,改善國際貿易不平衡情況。
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聯合國人權議會(UNHumanRightsCouncil)居然把美國視為調查對象,要審視美國國內違反人權的情況!這樣的轉變十年前甚至是五年前都是難以想像的。
從這些迹象可以看到,國際情勢委實出現了很大變化,美英等老牌大國主導國際社會、國際組織的現象已一去不復返。她們要爭取甚麼,推動甚麼,必須真金白銀爭取其他國家支持,必須拿出實質好處換取人家的一票,再不能倚賴過往的老本、聲譽。不然像今次主辦世界盃的「滑鐵盧」還會繼續出現。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