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COX-2抑制劑減腸出血風險

新COX-2抑制劑
減腸出血風險

【本報訊】不少關節炎患者需靠服食傳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減痛,但卻要面對藥物帶來的腸胃出血風險。中文大學的專家推算,本港每年有3,500人因服食此類藥物導致嚴重腸胃併發症入院。一項大型國際研究發現服食新一代藥物COX-2抑制劑,可減低腸胃損害,故建議醫管局可列作一線治療藥物,讓高風險病人使用。
記者:梁德倫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講座教授陳家亮領導一項國際研究CONDOR,全球有32有個國家或地區參加,包括本港、內地、台灣、新加坡及印度等,共4,484名病人參與,研究關節炎病人服食傳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與新一代藥物COX-2抑制劑的副作用差異。結果發現服食NSAIDs的患者,3.8%出現整個消化道併發症,服用COX-2抑制劑只得0.9%。此外,服食NSAIDs的組別有53人出現小腸出血,COX-2抑制劑組只有10人。

新藥增心血管病風險

陳家亮指,現時關節炎病人在醫管局接受治療時,若要選用COX-2抑制劑需自費,令經濟有困難的病人負擔很重,故建議當局將此藥列入一線治療藥物,令有高腸胃出血風險的病者可採用。他提醒市民無論是服食新藥或舊藥,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故建議服藥前應先諮詢醫生意見及進行評估。
現年81歲的王婆婆,20年前因意外受傷,右膝一直關節痛,很多時需服食傳統消炎止痛藥減痛,更試過在藥房自行購買數種止痛藥服食,結果在沙士期間,曾因胃潰瘍穿孔大量出血入院,更一度要在深切治療病房留醫。後來她接受了腳部手術,並改服食新一代藥物,再無胃出血問題。
71歲的何先生雙腿曾出現關節炎症狀,服食NSAIDs後雖然只是偶爾胃部不適,但後來也出現胃潰瘍,轉食新一代藥物後,腸胃出血才有好轉,也不再受胃痛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