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積極樂觀,將不幸化作讀書動力,希望為半身不遂的爸爸及勞碌半生的媽媽帶來美好生活;一個愛心爆棚,從社會服務經驗中驚見繁華背後,弱勢社群處境之不堪,有意日後投身社會企業,繼續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21歲的林庭慇有一個患先天性糖尿病的姊姊,父親在三年前突然中風,她憶述當時心情:「好徬徨,好迷茫,點解有啲咁嘅事發生?」庭慇當時正準備高級程度會考,心情多少受到影響,最後考獲1C3D1E,大學夢落空。
家逢不幸改掉公主病
庭慇的母親倒沒有想太多,天天往醫院跑,專心一致照顧患病的丈夫。父親手術後撿回性命,但半身不遂,失去工作能力,一家四口靠社署傷殘津貼及親友接濟。庭慇感激母親在家庭經濟陷入困境之際,仍支持她繼續升學,她現於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修讀薩里大學國際款客業管理理學士課程,目標是一級榮譽畢業,「搵份好工幫輕屋企」。
父親遭逢不幸,庭慇反而感恩,覺得疾病令家庭變得團結、和諧。昔日亂發脾氣的大小姐,今日會主動關心家人,發現原來微小如一個擁抱、一句問候,已經很足夠。她說爸爸中風後失去說話能力,只能用表情表達自己,雖然不着一言,但無阻父女溝通,「見到佢笑我就好安樂」。
庭慇將不幸化作讀書動力,越戰越勇;彭秋紋則憑傑出的社會服務表現得到肯定,二人獲學院頒發獎學金,各得一萬元。
秋紋的義工生涯始於中四暑假,一班同學頂着熱辣辣的太陽,每星期與基層家庭的孩子打球、補習,不亦樂乎。這次「柴娃娃」的義工經驗,叫她看見貧窮和不幸,「世界好大,人生唔只得讀書」。
希望畢業後投身社企
08年四川發生大地震,秋紋邊看新聞邊流淚,但與其在家裏哭,倒不如身體力行幫忙募捐,「由朝到晚喺街外兜售(義賣物品),但一班人為同一件事努力,過程好享受」。她又曾為視障家庭的孩子補習,最初老是奇怪那家人的鬧鐘為何經常咇咇叫,細問下才知道失明父親要靠鬧鐘提醒吃飯。去年她在特殊奧運會擔任「獎牌小姐」,為每位智障小孩遞上獎牌,意義深遠,「無論跑幾多秒,每個人都值得鼓勵」。
施比受更有福?秋紋的父母卻有保留,認為女兒投放太多時間參與義工活動,拖垮學業。秋紋大方告訴記者其高考成績,承認學習時可以更專心:「2D3E,未係唔及格,但未算標青。」她現於港大專業進修學院修讀西澳洲大學傳播學學士課程,希望畢業後投身社會企業,幫助弱勢社群自強。
記者王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