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化是一個特區政府愛用的詞語,舉凡反對政府,都被冠以政治化的罪名。反對高鐵是把高鐵政治化,反對申辦亞運是把體育政治化,但政治化其實並不該是一個罪名,因為政治就是眾人之事,霍公子自掏腰包辦一個運動會,當然不是眾人之事,但現在是要使用公帑,那自然是一個政治事件。
申亞理據並非純體育
你特區政府為爭取市民支持申辦亞運,提出的理據如增加就業機會,促進旅遊,以致種種虛無飄渺的益處,就不純粹是體育上的利益。你既然可以提出這些非體育上的益處來支持你申亞的論點,我們自然也可以用非體育上的理據來反對,例如這些錢有更佳的用途。若果你只能反覆的指摘我們反對申亞是把體育政治化,那只能表示你的無知和並無足以說服人的理據。
環顧世界上的體育強國,其致勝之道,只有兩條,一是政治化,一是商業化。政治化也者,發展體育以弘揚國威,商業化也者,體育是一盤大生意。美國就是商業化的體育強國,而中國自然就是政治化的體育強國。非政治化和非商業化的體育當然留給那些不入流的國家和地區去享受了,如香港。要以巨額金錢換來多幾面金牌,相信並不是大多數香港人追求的目標,更何況是以巨額金錢主辦亞運。我們還是那句話,這些錢有更好的用途。所以你實在要說服我們這些錢還是用在舉辦亞運好,而不是空泛的說我們把體育政治化。
有些人說香港的體育設施極待改善,因此應該藉申亞來改善。這是一個奇怪的論述。為甚麼不舉辦亞運就不能改善體育設施呢?歷屆亞運都不曾賺錢,所以你是不能指望亞運能有盈餘補貼這些體育設施。這即是說,若不申亞,我們可以用來投入體育建設的錢是只能多,不會少的,當然,大前提是香港政府對體育發展是認真的。
而申亞以來的最大政治事件,自然就是特區政府藉廣州亞運香港選手祝捷會上的發動奪標的運動員支持申亞。但我們細心一想,這些運動員根本沒有反對申亞的理由,因為他們是必定的得益者。但在我們這些普通市民,就要衡量申亞是否對我自己有益,又或對我的家人有益,又或對香港社會有益,而不是只想着這些奪標選手。
在哪裏奪標不必計較
每一個奪標選手無疑都有一個艱苦的故事,但你們還要告訴我們,為甚麼在自己的地方拿金牌是較在其他地方拿的更有意義?運動的意義是在更快、更高、更強,而不是在自己的地方奪標。你們應該爭取資源以讓你們達到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而不是斤斤計較在哪裏奪標。
李德成
公開大學電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