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香港政府宣佈一連串打擊炒樓措施。上周末,最新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公佈,已是炒樓措施推出後第一個樓價指數公佈,竟然不跌,還微升。
炒樓措施推出後,我們看到的是,大量的「撻定」而不是大減價,「撻定」表示沒成交,沒成交就不會影響中原城市指數,打擊炒樓措施剛剛推出,除了真正有實力的炒家,沒實力的炒家不得不急急撤退,餘者多在觀望中,買賣雙方都在抱着觀望態度,買方希望出現大減價才願意購買,而賣方不捨得大減價。
壓樓價還需增供應
最後是買賣兩閒,影響只是地產代理的生計,少了炒家少了生意,但是少了炒家,樓價依然不易下跌。
另一邊廂,內地打壓房價措施一個接一個推出,樓價也一樣壓不下,要真正壓樓價,就得大量增加供應,再一次推出「8萬5」。但是,重推「8萬5」可不是好玩,誰也擔當不起樓價大跌的罪名。
近年,內地各種傳媒,從中央電視台到《人民日報》,都努力地大事宣傳美國的QE2將之視為洪水猛獸,才6000億美元的QE2怎麼會變成洪水猛獸?
香港不應懼怕熱錢
我相信內地傳媒這麼做,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協助中央政府轉移視線,將近年來內地通脹的罪名推給美國安撫不滿的民意;另一個可能性是將之視為一場外交戰,告訴全世界,美國大量印鈔票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引導全世界特別是新興國家共同圍堵美元熱錢的流入。
將熱錢視為洪水猛獸的國家,是不可能出現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因此,近來中央喉舌的做法,對香港是有利的,加強了香港這個金融中心的地位,打擊上海挑戰香港的能力。當然,香港要保住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就必須堅持資金絕對自由流動的大原則千萬不可干預。
近來,香港的銀行在熱錢大量流入的條件之下,仍然加房地產貸款利率,這對銀行股而言,自然是好事。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