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局上周五召開會議,為明年財政、貨幣與經濟政策定調。本周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料難有突破。從政治局鐵定貨幣政策轉調為穩健看,意味刺激經濟政策將弱化;為保經濟持續增長,從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明年經濟工作內容,商品、服務消費及新興產業,顯然變成明年經濟新動力。
明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即2011至1215年)的第一年,重定經濟新動力更為重要。無論是刺激經濟政策淡出,怎填缺口也好,一直拉動內地經濟的三頭馬車─消費、投資、外需,在面對全球新經濟形勢,亦需略為修定路線圖。
新興產業成明年新動力
提到明年經濟新動力,小民需重提在政治局開會前,《路透社》引述內地政府消息稱,中國考慮在未來五年,會對包括替代能源與生物科技等七大戰略產業,投入1.5萬億美元。如此巨額投入是配合中國產業轉型,成為製造高科技與環保產業大國。
今次政治局會議確實提到要紮實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制訂出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要堅持不懈推進節能減排……落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內容欠缺實質,但將《路透社》的文章結合起來便可知,未來五年,中央要「中國製造」轉型,「中國製造」要緊貼國際水平,尤其是新興產業。
誠然,中國日後要借助外來勢力提升科技,美國一定不易批,日後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策略,要以中海油(883)入股美國頁岩氣項目為參考,透過合作獲得開發頁岩氣技術而非併購。
除了新興產業外,消費在明年亦擔當十分吃重的角色。會議提到,要解決當前深層次矛盾和化解潛在風險,為長遠發展打下良好基礎。雖然會議沒有提到矛盾與風險的內容,但按中央打樓市炒風、遏商品投機,以及提高最低工資水平,矛盾與風險之所在不言而喻吧!
谷商品服務消費擴內需
要化矛盾、解風險,中央選擇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眾的收入。同時,積極擴大商品消費,並力拓服務消費。中央冀透過兩項變革,發揮好政府投資對經濟結構調整的引導作用,促進社會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防止亂鋪攤子和盲目重複建設。要達到目標,工資勢往上跑,而短期仍嚴控物價,不用說,企業前路不易走。
不過,明年亦面臨換屆之年,按傳統,各省市領導的投資熱情特別高漲,《新華網》上月27日一篇文章,指中央的經濟指標尚未出爐,不少地方省分已急不及待地吹響了「十二.五」經濟衝鋒的號角。
據各地公佈「十二.五」規劃建議,目前已有重慶、黑龍江、廣西、貴州等省份提出GDP總量甚至人均GDP五年翻一番的目標。小民想說,貨幣政策轉調為穩健的執行力度,省市配合好重要,因為新一輪調結構配合不宜,好事會變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