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劉曉波或其至親都無法出國親臨挪威奧斯陸領獎,12月10日的典禮會場將擺放一張空椅子,代表缺席的得獎人,「他們無法前來的事實,對說明中國政府的一切,以及這個獎的重要性,意義深長」。
領獎者缺席 那年都特別重要
倫德斯塔指出,自諾貝爾和平獎109年前開始頒發以來,無法親自領獎的得獎人包括1935年獲獎的德國記者奧西茨基、75年蘇聯的薩哈羅夫、83年波蘭的華里沙和91年緬甸的昂山素姬。除奧西茨基被一名德國律師冒充代表領去獎金外,其餘三人都由親人代表領獎,但今次連劉曉波的家人都無法代表領獎,「我們認為那些得獎人無法出席領獎的年份,都特別重要,因為他們缺席是由於其政府不准他們前來(華里沙和昂山素姬當時擔心出國後無法回國)」。
諾貝爾委員會每年都在諾貝爾的逝世日即12月10日舉行頒獎禮,不過,今年委員會極可能要暫時保管獎狀、獎牌和獎金,直至劉曉波本人或其認可的代表可以領取。
採訪頒獎禮 今年記者特別多
典禮當日,會場奧斯陸市政廳將展示劉曉波的照片,諾貝爾委員會主席亞格蘭致辭介紹得獎人後,將由當地著名女演員宣讀一段劉曉波曾發表的文字。委員會又會按劉曉波的意願,安排奧斯陸歌劇院的童聲合唱團在典禮之後的音樂會演唱。
「我們通常會就頒獎禮的音樂詢問得獎人意見,今次原本沒預期得到回覆,但劉霞探望獄中的丈夫後,我們從她那裏得知劉曉波希望有兒童合唱團演出,因為他喜歡孩子的歌聲,覺得特別有意思。」倫德斯塔說,委員會透過會中文的人士聯絡劉霞,但這一陣子已沒聯絡。他又說,今年來採訪諾獎典禮的記者較平常多。
本身是歷史學者的倫德斯塔自1990年出任挪威諾貝爾研究所主任兼諾貝爾委員會秘書長,須出席委員會的會議,協助五名委員決定每年的和平獎誰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