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不少團體及學者建議本港應興建第三條跑道。前地政總署署長劉勵超及前民航處處長林光宇昨日加入支持建第三條跑道行列,其負責的研究指本港機場處理航班升降量將於2017年飽和,倡議當局應盡快建成第三條跑道,以免本港落後區內其他競爭對手。
2017年將飽和
本港國際機場過去12個月的客運及貨運量分列全球第三及第一,達4,800萬人次及近400萬公噸吞吐量。由多名前高官、政商名人組成的香港集思會昨日公佈興建第三條跑道的分析報告,指即使改善現有設施及航班編排,未來五年每年最多也只能處理44萬多架次升降,但預期2017年時航空升降需求量將達至45萬升降架次以上,而且逐年遞增。
負責研究的前地政總署署長劉勵超指,若本港未能處理日益上升的航班升降需求,將促使不少航空客貨運改為選用內地或亞洲區內其他機場,令本港喪失航空運輸市場的領導地位,難以估計造成的經濟損失。另一名報告研究顧問、前民航處處長林光宇則指,現時本港機場的兩條跑道使用量已達至93%,即使興建一條新跑道也需時10年,故現時已是最佳時機討論及動工興趣第三條跑道。林光宇又指,現時上海、廣州等國際機場都已計劃未來5至10年增至五條跑道,本港有逼切需要研究興建第三條跑道。政府必須盡快訂下計劃諮詢業界、環保組織及公眾人士,盡快為興建新跑道開綠燈,以免日後本港航空客貨運業務落後於其他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