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太陽能手袋 為手機叉電

研發太陽能手袋 為手機叉電

【本報訊】忘記替手機、MP3充電?中文大學正研發有機太陽能物料,要造出更薄更輕和低成本高效能物料,將來有望透過隨身太陽能手袋、衣服等,隨時在街上為電子產品充電。
中大電子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趙妮表示,全球暖化響起警號,世界各地正研發環保能源代替燃油發電。中大亦正研發有機太陽能物料,利用噴墨技術,把吸光物料噴在載體上,如手袋、衣服等,在街上隨時發電,「可以幫手提電話充電」,相比現時的太陽能發電板塊,使用時會較有彈性,由於物料較薄,成本有望減半;非洲、中國偏遠貧窮地區電力不足,裝置太陽能板塊成本高,趙妮指將來只要把物料噴在屋頂、外牆或門窗上,就可發電。
電子工程也有助醫療發展,學系教授陳錦泰舉例指,中大過去曾把「RealTime(實時)」的超聲波掃描,與高質素影像的磁力共震結合起來,可更準確為手術導航。
陳錦泰續稱,未來有望以電子工程研究基因排序,辨識癌變細胞或其他病毒基因,加快找到致病源頭;又會研發穿戴式儀器,例如把手錶結合平安鐘,持續測量血壓、心跳,並把數據傳送往平安鐘中心,「有乜嘢事甚至可以即刻知會醫護人員」。

另研發長者防跌器

此外,他又指會研發探測長者跌倒的儀器,「類似汽車防撞器,老人家一跌,就爆個airbag(安全氣袋)出嚟,防止受傷」。學系系主任曾漢奇透露,醫管局明年有望引入無線射頻辨識系統。
為慶祝學系成立四十周年,日前該系頒發八個傑出校友獎,得獎校友包括電訊管理局助理總監林龍、民航處助理處長王炳輝、及城市電訊主席王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