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浸會大學新校長陳新滋接受本報訪問時透露,浸大考慮向政府申請「獨吞」落馬洲河套區87公頃高等教育城發展用地,再向政府交還九龍塘原有校舍地皮,收入撥歸大學界發展;學校又將與理大及城大聯手建立「鐵三角大學圈」,推出學分互認制度讓學生自由於其餘兩校選課。
記者:夏志禮
上任未夠半年,陳新滋已先後公佈學校未來多個發展計劃,處處表現他的發展「野心」。他對本報稱,政府早前建議將河套區發展成高等教育城,地段最多可供四間大學發展,他相信本港各大學均認同發展原意,但礙於面積只及1.2間香港大學校園所限,將地段以「分餅仔」形式分給各大學只會適得其反,變成雞肋,「一個餅如果每人分得四分一或八分一,反而造成困擾,大學應該搬邊個部份入去呢?」他表示若按面積計算,整個發展地段與內地一間小型大學的規模相若,若再將之瓜分,每所大學獲得的面積與內地中學根本無分別。
賣地賺錢可回饋大學
陳新滋建議應由一所大學獨佔該地段發展,當中以位於市區昂貴地段的三所大學最適合,「中大自己有個山頭,港大又已經喺校園隔籬起一個百周年校園,相反我哋、理大同城大嘅校園附近冇乜嘢發展用地,比較適合發展。」若任何一所大學奪得用地,就要騰出既有校園,「幾幅市中心用地值錢,賣咗佢,賺到錢可以回饋番喺大學教育」。
陳新滋表示日後會向政府提交建議,並與師生商討浸大參與的可能性,他強調搬屋一定辛苦,「但只要係對浸大有益,我會盡力勸服其他教師同同學搬,因為整個計劃係長線嘅,長遠嚟講對整個香港有利」。
與理大城大建大學圈
校園擴建以外,陳新滋還有其他長遠發展大計,除在學校十年規劃中選定中醫中藥、環境科技、跨文化及創意為發展重點,成立創意研究院、「創意基金」及中醫醫院外,更有意與理大及城大共同建立「鐵三角大學圈」。
「三間大學會喺研究部份做多啲合作,但係將來我希望成立一個學分互認機制,畀學生自由喺三所大學上堂。」陳新滋舉例,一名浸大化學本科生可於其餘兩所大學選修一定數量的學科,如某著名化學家的化學理論課或浸大沒有提供的課程,學分仍計算入其本科課程內,將來由浸大頒授學位,「咁樣三間大學嘅師資就可以靈活共用,同學所學到嘅亦會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