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是一百年前的人物,八十年代電視劇《大俠霍元甲》,讓香港甚至國內重新認識這位一代宗師。除了掀起話題,更曾掀起國內學唱廣東歌熱潮!
記者:符樂
攝影:陳陶鈞
部份相片由徐小明先生提供
首齣港劇國內播
1981年「麗的電視」所拍的《大俠霍元甲》,大受歡迎,掀起霍元甲熱潮,更成為第一齣允許在內地播出的香港電視連續劇,在廣東電視台首播後,更在各地電視台播出,而當年在國內更掀起學習粵語的熱潮,紛紛學唱粵語版由葉振棠主唱的《大俠霍元甲》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歷來強盜要侵入,最終必送命……」早陣子霍元甲逝世100周年公祭,就是由徐小明獻唱《萬》曲。連霍元甲曾孫霍自正都說,家鄉的人都是因為電視劇才知道霍元甲的厲害,可見這套劇的影響之深。
當年的電視劇,無論人力、設備、資金都不及電影,因此,從電影走到電視的徐小明,起初拒絕拍攝武俠劇,他說:「我寧願不拍,也不想拍攝質素差的武俠劇。因此我拍《大地恩情》、《龍盤虎踞》。」後來因為《天蠶變》收視大捷,無綫不得不高薪挖走《天》劇的武指程小東及監製蕭笙,麗的不想失去「武俠劇」的客源,故邀請徐小明任導演。「霍元甲為題材的電視劇,佳藝電視(佳視)也拍過,但失敗收場。我當時建議再拍霍元甲,公司自然反對,但我很堅持自訂題材,他們也就沒我法子了。」公司戰戰兢兢出資拍劇,但徐小明一點也不擔心。「以往的霍元甲太着重武功,只顧打打鬧鬧,但其實霍元甲的精神才是最值得我們嘉許的。我從沒有擔心,因為觀眾會喜愛這樣的題材,我知道我一定會成功,但倒沒想過《霍》會在國內掀起如此浪潮。」
虛構角色扣人心弦
電影電視的內容,是操控在編劇手中,徐小明坦言,《大俠霍元甲》中有七至八成都是創作出來。「霍元甲的故事很簡單,要發展至20集電視劇的確有難度,當中有不少是根據民間傳說而改編,有些是我們根據角色的性格而編排,例如:民間有傳霍元甲食鴉片,但我認為即使他食,也是被迫害的,從而加以創作。我欣賞霍元甲的三神,分別是,民族、愛國及尚武精神,只要不離開其精神,所有創作都是可以接納的。」故此,除了霍元甲外,由梁小龍飾演的徒弟陳真一角,以及米雪飾演的紅顏知己趙倩男,雖百分百虛構,卻令《霍》的情節增添更多元素。不過,創作歸創作,總不能太偏離事實,2006年導演于仁泰製作的《霍元甲》,描述霍元甲因比武而遭滅門,就惹來不少霍氏後人抨擊!徐小明說:「霍元甲後人至今仍然健在,這樣的創作,實在有欠妥當。」
葉問一出爭學詠春
徐小明帶霍元甲穿越時空,他亦進一步帶陳真走出幻想世界(當年由梁小龍飾演的陳真,同樣大受歡迎,有不少人曾誤以為陳真乃真有其人),最重要的是將武術從電視帶給大眾!廿多年後,同為霍元甲、陳真,今次用上李連杰、甄子丹,風頭依然不減當年。早前以李小龍師傅為題材的電影《葉問》大獲好評,更連帶學習詠春也成為熱潮,連香港精武會主席盧偉強也說:「雖然沒有實際統計,但《葉問》推出後,學習詠春的人確實增加了。」今年,唐季禮拜意拳大師王玉芳為師,為關於意拳的電視劇和電影做準備,或許繼詠春後,會興起學意拳的熱潮呢!武術,某程度上便是這樣靠電影、電視傳播的,比申辦亞運更奏效。
近年有關霍元甲及陳真電影電視
電影:
1972年:《精武門》,導演羅維,主演李小龍(陳真)。
1978年:《南洋唐人街》,導演羅基石(羅棋),主演何宗道、陳星(MasterFokGingHa)。
1980年:《迷踪霍元甲》,導演羅嘉甫(羅馬),主演:元武、元菊。
1982年:《霍元甲》,導演袁和平,主演梁家仁(霍元甲)、倉田保昭(山口江十郎)。
1994年:《精武英雄》,導演陳嘉上,主演李連杰(陳真)。
2006年:《霍元甲》,導演于仁泰,主演李連杰(霍元甲)、中村獅童(田中安野)。
2010年:《精武風雲.陳真》導演劉偉強,主演甄子丹(陳真)、黃秋生(劉爺)。
電視:
1981年:《大俠霍元甲》,導演徐小明,主演黄元申(霍元甲)、梁小龍(陳真)、米雪(趙倩男)。
1982年:《陳真》,導演徐小明,主演梁小龍(陳真)。
1995年:《精武門》,導演陳木勝,主演甄子丹(陳真)、萬綺雯(武田由美)。
2008年:《霍元甲2008》,導演鞠覺亮,主演鄭伊健(霍元甲)、陳小春(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