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沛敏奧斯陸直擊
諾貝爾和平獎典禮本周五在挪威奧斯陸舉行,北京政府的反擊抵制行動不絕,除禁止在內地的劉曉波家人出國代為領獎,並透過駐挪威中國大使館聯絡各國使節杯葛典禮之外,諾貝爾委員會秘書長倫德斯塔(GeirLundestad)表示,近日更收到奧斯陸的華人來電,稱中國使館「鼓勵」他們示威,抗議和平獎頒給劉曉波。倫德斯塔形容,這些在諾貝爾獎109年歷史中前所未見,卻令今年的和平獎成為歷來最重要的其中一屆。
倫德斯塔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最近接到在奧斯陸居住的一名中國人來電,指當地中國大使館鼓勵華人示威抗議和平獎頒給劉曉波,由於擔心日後回國有麻煩,他只好參加,但希望告訴倫德斯塔,不少華人支持委員會的決定,只是不能公開表達。
挪威華人聯誼會會長戴成方接受查詢時承認,奧斯陸的華人團體將於12月10日典禮當日在會場附近示威抗議和平獎,但強調示威與大使館無關。
為何選劉曉波
「中國替委員會作決定」
倫德斯塔形容,今年的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以至其家人均無法到奧斯陸領獎,中國政府又同時聯絡奧斯陸的各國使館要求他們缺席典禮,現在還傳出北京政府鼓勵華人抗議,「這些都是史無前例的」。「這些都直接告訴我們,為甚麼今年的和平獎這樣重要」。
他又透露,今年6月中國副外長傅瑩訪問挪威期間,特別約見他表明反對和平獎頒給中國異見人士的經過。倫德斯塔說,她當時沒有提及個別異見人士的名字;以往北京也曾表達同樣立場,但由這樣高層的官員提出,較為罕見。
倫德斯塔指傅瑩當時提出兩大理據,一是這些異見人士在中國沒人認識,沒有代表性;倫德斯塔當時反問,如果他們沒有代表性和重要性,劉曉波為何會被判監11年。傅瑩又指中國希望和諧穩定,過去曾出現例外情況,然後提到文化大革命;倫德斯塔回應,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不是異見人士而是毛澤東。
對於委員會最後選出劉曉波為今年和平獎得主,倫德斯塔形容是「中國政府替委員會作出的決定」。他解釋,當初委員會先要討論應否把獎項頒給中國的異見人士,「以往我們曾頒發不少與人權有關的和平獎,相信將來也會繼續頒,我們不應視中國為例外,中國的人權狀況很重要」。「過去我們曾公然反對(納粹)德國、蘇聯(共產政權)、緬甸(軍政府)、南非(實施種族隔離政策的白人政府),我們不應對中國例外」。
被判刑11年後
頓成爭取人權巨大象徵
委員會然後討論獎項應頒給中國哪位異見人士,「當09年12月25日劉曉波被判刑11年,他即由一個中國的主要人權代表,變成中國爭取人權的一個巨大象徵。中國政府令委員會更易作出決定」。
自諾貝爾委員會主席亞格蘭宣佈劉曉波奪得今年的和平獎以來,除中國官方猛烈批評外,倫德斯塔表示曾有上海的學生打長途電話給他,對方初時還很客氣,最後卻向他嚎叫,說他冒犯了所有中國民眾。
獎頒異見人士
會引起爭議 卻很有意義
不過,倫德斯塔強調,委員會對今年的決定非常自豪,毫不後悔,也預計了中國會反對,只是沒想到達至這樣的程度,「委員會過去和將來都會頒發和平獎予異見人士或捍衞人權者,這通常都會引起爭議,卻很有意義」。
倫德斯塔深信,2010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長遠對中國人權將起積極作用,而人權和民主又與和平息息相關。至於諾貝爾委員會常被批評代表西方觀點和利益,倫德斯塔回應說:「言論、集會、示威等基本人權,早已明文寫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5條和4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