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擬增核電供應,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剛公開的《氣候變化顧問研究報告》,建議香港把核能發電量比例由現在的25%增至十年後的50%。不過報告指出,為了達到利用核能減排目標,香港必須興建新的核電輸送網絡,有關成本卻難以確定。
環境局正就應對氣候變化及減少香港的溫室氣體排放策略諮詢公眾。在環保團體窮追猛打下,環保署早前才公開《氣候變化顧問研究報告》,並把諮詢期延長至本月底。報告分析了三個減排方案,其中增加核電的方案最有效減低溫室氣體,但當中仍有不少疑團。
中港需加建輸電設備
三個方案中,其中「進取方案」建議增加輸入核電供應,比較起不增加核電的「加速方案」,減排幅度相差只有三百萬噸二氧化碳,約一成。但要換取這額外一成的減排量,香港需要付出不確定的代價。報告指出,如果香港要擴充內地輸入核電,不僅要加強現有的核能輸送網絡,還要在兩地加建新的輸電設備。
報告續指,加建內地及香港核電聯網的真正成本難以確定,須視乎最終的設計與興建方法。有關工程需時甚多,最少八年,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及參與,也需要一個有利的經濟環境。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氣候項目主管余遠騁指出,十年後預期本港電力需求量會比2005年增加接近四成,意味着未來本港會增加用電,基金會對此感到失望。他強調,世界先進城市要減排均從節能和減少用電量着手,現報告鼓勵多用電去合理化輸入更多核電,實與潮流背道而馳,最終的受益者絕對不是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