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韓大戰,炮彈來炮彈去,現在打仗談論的是核武,不再是百年前的武術。百年後,武術大多出現在運動場上,但一代宗師霍元甲的精神卻世代傳頌,連其出生地都改名「精武鎮」,流芳百世。
記者:符樂
攝影:林栢鈞、梁細權
Model:Licole
部份相片由徐小明先生提供
霍元甲終年42歲
生於1868年1月18日天津市南河鎮,並於1910年9月14日逝世,終年42歲。霍元甲幼年體弱,從父親霍恩第學習迷蹤拳,為人胸襟廣闊,堅毅不屈,是著名的愛國武術家。1909年,受陳其美、陳公哲等邀請,到上海與西洋力士較量。1910年在上海創辦精武體操學校,將武術發揚光大,是中國最早的民間體育組織,可惜學校成立不久即病逝。
天津四千英雄會
一代宗師霍元甲的影響力維持至今,繼去年他的故鄉,天津市西青區南河鎮,更名為「精武鎮」後,今年,他逝世100周年,吸引了來自12個國家共39個精武體育會的代表,舉行公祭儀式以尋根問祖。霍元甲與精武會之間,早已掛上等號,他逝世100周年代表「精武體育會」成立100年。因此,天津於上月舉行「世界精武.霍元甲英雄會」,連同各國武術界、體育界、演藝界及觀眾共4,000人出席,除了祭祖,還舉行霍元甲紀念館及陵園的開幕式,兩者同列中華武林園內,投資達21.5億。霍元甲陵園在原址上擴建,而紀念館則分為3層建築,太極圖結構,下層由八卦形底座高高托起,展示霍元甲傳奇一生和精武會創建及發展歷程。
90年踏上體育舞台
香港精武會主席盧偉強表示:「從前,習武功的被認為是市井流氓,沒有學識的才練功夫,但自從1990年,北京主辦的第11屆亞洲運動會開始,武術便踏上體育運動的世界舞台。八十年代,我們以精武會的名義與台灣接觸,向他們傳授亞運會的競賽套路(含攻防的動作組合),當地傳媒認為我們是大陸代表,兩岸以武術相交。」武術被視為運動一種,有一套既定的套路及標準,以便於比賽分出高下。香港武術代表隊賀敬德,便於剛過去的廣州亞運中,在南拳南棍全能賽事中奪銀。現在,香港已有大小不同的武術比賽,學界、分區甚至全港性都有。精武會間還會不定期舉辦比賽,或參與全國及國際武術錦標賽,盧偉強期望武術比賽終有一天能在奧運會出現。
精武十套練基礎
霍元甲武藝高強,集眾武於一身,縱使他從父親身上習得迷蹤拳,但從沒提及派別。而精武會亦沒有門派之分,不論南北武功,只要是武術高手,精武會都會邀請他們來教授,例如:少林趙連和、鷹爪陳子正、螳螂羅光正、太極吳鑑泉等。由於各門派的功夫不同,為了融合各家,精武會編製了「精武十套」,取不同派別的特點,讓所有學員一同練習,成為武術的共通語言。專門教授精武十套的林永傑師傅表示,「『精武十套』旨在打穩武功基礎,不同的套路能讓學員更了解自己的身體,透過拳、腳、腕、肘及各種武器的基本運用,可鍛煉身體每個部位。」十套包括:潭腿、工力拳、節拳、大戰拳、套拳、接潭腿、單刀串槍、群羊棍、八卦刀、五虎槍。劍不在十套之內,因它難以操控,只適合有武術根基者。林永傑現於多間大專院校教授武術,他說:「現在的年輕人比較忙,以往的傳統武術一般學3年,現在他們趕着參加大專比賽,大多只有1年時間學習,基礎固然不比從前好,但這也沒法子。有意習武者,只好日後加緊練習。」
初哥最啱學潭腿
精武十套中,只有套拳、接潭腿及單刀串槍為對打,其他皆可個人練習。當中,又以潭腿最易掌握,學習不同功架後便可練習腿法及踢腳力度。林永傑笑言:「潭腿最啱女生踢男友,幅度小,力度大,剛好踢中上下五吋的位置,痛上心頭。」而節拳含大量跳躍動作,提腿、跳躍、屈曲身體,對初學者而言較困難及吃力。武器中,刀最常見,「練八卦刀,最緊要刀貼身,一擋一劈,速度快。在電視劇中常見二人持刀比武,推來推去,背景音樂還傳來『登登登凳……』連過幾招仍未劈,一看便知不懂功夫。」
習武打仗變強身
教授兒童武術的李勁德師傅坦言:「香港與國內不同,愛國之詞不會常掛口邊,你要小朋友說愛國,他們只會嫌你老套。」以往習武為打仗抗敵,現在只為強身健體,而大多數武術訓練班,都只是維持教練及學員的關係,兩者較疏離。霍元甲的精神,打破門第,尊師重道,套在今天仍然適用,「這是德育,我們仍然保留師徒教授,師弟妹要接受師兄訓話,讓他們學懂尊重及禮貌。另外,基本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若見有菲傭幫弟子穿衣挽鞋,我們一定禁止。」在香港,學習似乎是為了應付考試或比賽,武術亦然。「每位小朋友的體質不同,互有長短,我們會因應資質教授長拳、南拳、太極等。但一些基礎訓練,從4歲至16歲,都是練習同一套動作。」採訪所見,頭手翻、飛踢、摔等動作,十多位小朋友高矮長幼有序,個個守規矩排隊練習。4歲小豆丁不明就裏橫衝直撞,大師姐會加以照顧;大個兒飛踢,令整張軟墊拋開,大家即時幫手拉好,各人都主動合作,如大家庭般嘻哈吵鬧,和睦相處。
現代家長過份溺愛子女,凡有跌損碰傷都大為緊張,時刻呵護備至,這樣反而有損兒童體格發育,李勁德謂:「暑假為兒童學武旺季,但其後留下的,只有兩至三成。練武的,即使沒有瘀傷,也會因為磨擦而令手肘、膝蓋泛紅,不少家長會因此心痛子女受苦,停止他們習武。」但常言「小朋友是在跌碰下成長」,武術或其他運動都有助孩童身心機能發展,若光坐着不動,將會如玻璃般,一摔便破。
全世界會員10萬
看電影電視,常看到霍元甲與西洋力士奧皮音比武,據記載,果真有這位人物,只是未比武奧皮音就逃去無蹤。而歷史亦有記載霍元甲與日本人比武獲勝。1910年,霍元甲成立「精武體操學校」,數月後病逝,改名為「精武體育會」。霍元甲提倡「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的精武宗旨,不分門派,但求強身健體。百年間,精武會於世界各地如美國、澳洲、荷蘭等地,分會超過80個,會員人數逾十萬。香港精武會亦於1922年成立,至今88年,現有過千會員。
精武十套
套拳練腕力
1若被敵人扣着手腕,可用金絲纏腕化解。
2先反手以「擒拿手」抓實對方手腕,另一隻手快速按着對方手背。
3力量加上速度,雙手反過來將對方手臂扭轉,此拳可訓練腕力、速度、靈活性及鎖腕技巧。
潭腿/接潭腿
練腿力踢力
冲拳寸腿一式是即使提腿僅踢高一吋,也可有勁有力。接潭腿屬潭腿進階版。
工力拳練肩肘
招式翻身撩陰,主要以肩膊力作攻和守。
大戰拳啱埋身打
招式似獅子開口,彎腰雙拳上下齊出,增加出拳力度。
節拳練彈跳和腳法
跳躍後身體要屈曲以配合不同腳法,需有一定的柔軟度。
八卦刀練攻守
秘訣要刀不離身,刀的上半部份最鋒利,一劈皮開肉綻,宜攻;下半部份則用以抵擋。
單刀串槍/五虎槍練平衡及手力
單刀串槍多用單腳套路,可以練習身體平衡和對打武術;五虎槍則細長而重,因多握在槍身尾部位,所以好考手力。
群羊棍練靈活性
招式挑把,雙手握棍,以棍頭尾部份作攻擊,中間部份為抵擋,還要配合多變的靈活步法。
Q&A 迷蹤拳變霍家拳
Q:記者 A:盧偉強
Q1 有沒有「精武門」這派別?
A 精武門之名出自電影,但廣泛流傳後,亦有稱精武會為精武門。
Q2 有沒有「霍家拳」?
A 霍元甲集眾武於一身,他本身是不分宗派,因他先學習迷蹤拳,故有人提及「霍家拳」,亦會說是「迷蹤拳」。
Q3 霍元甲是否被日本人毒害?
A 霍元甲的死因眾說紛紜,有說他被毒害,有說他得肺病,請日本人醫治不癒而逝,但現已無從稽考。
Q4 武術何時在奧運會上出現?
A 武術仍在爭取成為奧運比賽項目,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它是以特設的表演項目出現。
Q5 武術有甚麼比賽項目?
A 以剛過去的廣州亞運為例,武術比賽共有五科,分別為長拳、南拳、散打、太極及器械(刀、槍、劍、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