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當值 暈倒危殆實習女醫生變種腸病毒上腦

通宵當值 暈倒危殆
實習女醫生變種腸病毒上腦

【本報訊】長期返通宵更的港大女實習醫生,前日凌晨當值期間昏迷,昨仍危殆。據了解,腦部檢查顯示,女醫生情況與今年5月因感染變種腸病毒HEV71不治的35歲女護士類似,但因未能化驗核實,現只能推測她是腸病毒上腦致腦幹發炎,未知是否與變種有關。她工作的伊利沙伯醫院未有加強病房的感染控制措施,專家認為是低估腸病毒的殺傷力。 記者:陳凱迎

伊利沙伯醫院證實,昏迷的女醫生於今年10月1日調到該院骨科,前日凌晨被發現於醫院休息室暈倒,送到急症室搶救後轉送深切治療部,曾出現抽筋。醫生懷疑她因病毒感染而患上腦炎,已進行各樣臨床測試,至昨日情況仍然危殆。

EV71型腸病毒

顯微鏡下,外國一名感染HEV71變種腸病毒不治的病人有肺泡出血情況。互聯網

家人三周前曾遊上海

據悉,這名女醫生姓關,20多歲,就讀港大醫學院,於骨科病房一直表現良好,家人約於三周前到上海旅遊後回港。女醫生向來身體健康,近日也無表示自己感到不適,家人也沒有出現病徵。
醫生替她檢查發現其腦幹發炎;醫生再將其腦部檢查結果,與其他出現腦幹發炎病例比較,發現女醫生的情況,與今年5月感染變種腸病毒的聯合醫院35歲女護士非常相似,一度懷疑女醫生是感染變種腸病毒後導致腦炎。
不過,由於醫院一直無法從女醫生的樣本種出病毒進行化驗,現時只可推測她是因腸病毒上腦,出現呼吸困難、抽筋及血壓驟降等症狀,引致突然昏迷危殆,需插喉協助呼吸。
事實上,衞生防護中心5月時已警告,本港今年由腸病毒導致的手足口病院舍爆發數字會創10年新高,成人感染死亡率較高的腸病毒比率更達8%至9%,較去年的6%至7%及前年的4%增加;其中上述35歲女護士的化驗結果顯示,她感染的腸病毒混合了EV71型腸病毒及柯薩奇A16型病毒的基因,成為變種病毒HEV71,而這種變種病毒正是08年於內地安徽省造成爆發並導致22人死亡的元凶。

伊院無加強戒備捱轟

雖然女醫生有機會感染變種腸病毒,但伊利沙伯醫院發言人表示,由於尚未有化驗結果,院方未有將個案呈報衞生署,也暫未打算加強女醫生工作的骨科病房的感染控制措施。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批評,醫院跟醫護人員都低估了腸病毒的殺傷力,「以為係成人就冇事」,他認為,實習女醫生的個案正反映腸病毒可導致嚴重併發症,「都唔知佢照顧過幾多個病人,感染嘅病毒量可能好高,感染腸病毒唔係講玩」。他認為,醫護人員照顧病人時應戴上口罩,清理病人排泄物時也要戴上即棄性的塑膠圍裙,以防病毒散播。

手足口病近年爆發情況

年份:2010(截至12月2日) 院舍爆發個案(宗):835 EV71型腸病毒個案(宗):101
年份:2009 院舍爆發個案(宗):103 EV71型腸病毒個案(宗):31
年份:2008 院舍爆發個案(宗):167 EV71型腸病毒個案(宗):98
年份:2007 院舍爆發個案(宗):157 EV71型腸病毒個案(宗):12
年份:2006 院舍爆發個案(宗):237 EV71型腸病毒個案(宗):16
年份:2005 院舍爆發個案(宗):90 EV71型腸病毒個案(宗):8
註:手足口病可由多種病毒引致,EV71型腸病毒是其中一種,此病毒出現併發症的機率和死亡率較高
資料來源:衞生防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