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上周宣佈將利率保持在1厘的水平後,隨即在市場大手吸納區內受困國家的政府債券,變相直接干預歐元滙價及債價,環球股市的下跌壓力也得以紓緩。筆者認為歐債危機尚未解決,未來月份區內變數仍多;然而,即使危機再次爆發,也不一定會持續對股市及商品市場構成下跌壓力。
歐債危機發展至今,已牽連意大利及西班牙等龐大經濟體,上述國家以及希臘、葡萄牙及愛爾蘭等之公債息率(及其與德國之息差)早前曾連續多天創出新高。雖然歐盟已向愛爾蘭提供了850億歐元的貸款,但不代表問題已獲解決,在12月7日愛爾蘭國會須就財政預算進行表決,由於愛爾蘭民眾激烈反對歐盟援助方案,因此該國仍有可能會表決不接受拯救,早前該國信貸違約掉期(CDS)持續新高,正反映該國最終有可能會就國家及銀行債務進行重組甚至局部違約。
歐債危機持續擴散,市場正尋找避險貨幣。筆者重申歐洲與美國的情況相若,兩地最終都會走上越益放任的量化寬鬆之路(其他的選擇就是違約或一次性貶值),雖然近日美滙指數一度回升至80水平以上,但實際上兌大部份亞洲貨幣升勢並不明顯,兌黃金執筆時已跌至兩周低位;至於歐元兌所有主要貨幣上周初段曾顯著下跌,歐元兌黃金、英鎊兌黃金亦同創歷史新低。
歐元與美元實際上已進入爭相貶值的局面,因此,以套息交易投資股市及商品的投資者,將逐漸由單借入美元,以至同時選擇借入美元及歐元,然後買入其他較高回報的股市及商品項目,這情況在上半年希臘危機發生的前後時間也曾經出現。
H股料跑贏A股
另外,中國公佈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大幅高於預期,數據反映經濟持續穩步高速擴張,惟通脹風險則升溫,本月13日將公佈1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數據很可能高於上月的4.4%,市場已預期本月內中國隨時有加息的可能,若屬實則有望消除短期不明朗因素。
相對A股,筆者較看好香港H股及紅籌,由於A股未來月份持續受政策調控的風險較多,香港風險則較低,未來一段時間香港並不存在加息、貨幣升值之可能,因此海外熱錢料較易流入港股,未來一年港股有逐步進入泡沫升勢之潛在機會。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