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孩常被指經不起挫折,容易沮喪。但一項評估調查顯示,受訪學童在處理學業及人際關係問題時,抗逆力高於評估中位數;惟父母責難和家庭經濟條件欠佳,相對也為學童帶來負面情緒。調查機構建議,父母應放下身段與子女溝通;老師則多加讚許,均有助學童培養抗逆正能量。
常責難影響負面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今年2月至6月,以問卷訪問471名小五和小六學生,如成績不理想時是否很傷心,或被別人誤會時會否很難過等,評估面對學業及人際關係的挫折容忍力。評估顯示,兩者平均獲97.1分及85.7分,較評估中位數分別高出7.1分及10.7分。
負責調查的單位主任陳子陞指出,研究分析顯示,學童成長經驗與挫折容忍力互相緊扣,若受訪學童常與父母溝通、獲老師讚許或曾在校內獲獎,都可提升正能量;相反受父母責罵或家庭經濟狀況較差,均會造成負面影響。
小五學生陳靄文念小四時因數學科成績欠佳,給母親責罵而感挫敗,「好唔開心,返屋企喊,又唔敢同人講」;另一名中一學生陳浩銘亦說,小學時因個子長得高而被同學嘲諷,「死高佬,阻住晒!」這些話令他感氣憤,曾與同學互罵。
明愛社工徐玉華表示,學童遇上挫折時,應先了解背後原因及避免負面想法,如「今次死梗」、「點解咁黑仔」等。她指,父母應放下身段與子女溝通,以鼓勵代替責罵;校內方面,老師多向學生勉勵和安排職務,也可鍛煉其抗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