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只是藝術品或擺設」地動儀測不到地震

專家指「只是藝術品或擺設」
地動儀測不到地震

一個圓瓶、八條龍,地震時會「龍吐珠」,這個張衡地動儀多年來被視為國寶,珍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刊登在中小學的教科書、印刷在郵票上,但內地專家證實,無論是59年前考古學家的復原模型,還是5年前打造的新地動儀都只是模型,且無法驗測地震,因而被指「只是藝術品或擺設」。內地網民大嘆「成千上萬的學生被騙了幾十年」。

張衡地動儀真偽之爭始於上月28日,網民閆濤在微博上指,現時的張衡地動儀是中國古代科技史學家王振鐸,在1951年根據古書描寫的196個字,結合英國科學家的地震理論設計而成的,並非東漢貨色。
由於根據教科書等資料,許多人以為失傳1,800多年的張衡地動儀「就是這個樣子」,故此帖一出立即引爆熱議,三天內評論近五萬條。
內地打假專家方舟子也發文質疑,不但王振鐸製造的地動儀是擺設,中國地震局和河南博物院2005年製造的張衡地動儀也沒監測地震的功能。

教科書用復原模型被指誤導

河南博物院副院長李宏前日表示,2005年的地動儀模型的確無法監測實際地震。
2008年四川大地震時,展廳正在閉館裝修,模型的珠子沒有放進去,失去證明的機會。今年玉樹地震時,模型沒有任何反應,原因是「地動儀應該與地面連接在一起,僅復原模型本身,是肯定不能監測真實地震的」。
不少網民表示,就現有資料,無論教科書用舊版或新版的地動儀復原模型,都是一個誤導,是對中國古代科技史實的扭曲。
教育部前天表示,地動儀在全世界有爭議,中小學教科書應如何描述是個專業問題,目前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業工作委員會正進行進一步研究。
北京《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