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生物紀錄片」看得太多,可能會有後遺症:會加倍多愁善感,傷春悲秋─看見一隻生猛壯年老虎,都會即時想到,老虎他日年老體衰,跑都跑不動,是否註定要活活餓死?那麼長年累月被牠捕食的弱小動物,固然慘,但是老虎被上天安排牠必須獵食以維生,牠其實「無得揀」,一樣慘。
於是數年前開始,就要逐漸戒看「生物紀錄片」了。拒絕再看我「至至愛」的獵豹(cheetah)如何以極速捕獵,有時來回奔跑數次,都捉不到「食物」,牠就要躺在樹下喘,捱着餓,三隻小獵豹也捱着餓,而疲累已極的獵豹媽媽還要守護孩子,勿讓獅子擄去!
也要拒絕再看我「至愛」的樹懶(sloth),如何在自已極慢的時空,忽被老鷹飛來,從樹上一抓,回巢送給小鷹……
直至這天無端偶遇一節「螳螂紀錄片」,又看到螳螂扮樹葉,扮枯枝,扮蘭花……旁白說:螳螂扮蘭花是這樣的相似,以至兩者「接壤」之處你根本看不清蘭花「止」於甚麼地方,螳螂「始」於甚麼地方!我就忽然驚醒了:要再看!不但要再看螳螂扮這扮那,還要再看螳螂在交配之後,如何一口一口吃掉牠的情夫,以至,牠又如何以蘭花的「身份」,去獵食,同時給別人獵食。
再看如何,我們的蟬,以幼蟲的「身份」,在地底匿居十幾年,碰到3,5,7,11,13,17這些「質數」的年份,方才鑽出地面,蛻變成蟬,再活14天─牠們從何得知哪年是「質數年」呢?
也就是說,要再重新透過生物去管窺,上天的美醜,宇宙的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