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解密網站(Wikileaks)披露美國大量機密外交電報,被稱為「全球外交911」災難。事件令美國極感尷尬,國務卿希拉莉說,事件威脅美國國家安全,「不但攻擊美國外交利益,也在攻擊國際社會。」美國國務院、司法部和國防部展開刑事調查,共和黨前副總統候選人佩林(SarahPalin)促當局將維基解密列為恐怖組織,要像追緝拉登那樣追緝網站創辦人阿桑奇(JulianAssange)。
但真的有那麼可怕嗎?講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維基解密的爆料決不會嚴重過39年前把美國政府機密檔案《五角大樓文件》公諸於世,當時是直接影響美國全國對越戰的態度,迫使美國尋求結束越戰。當年美國總統尼克遜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請求最高法院制止《紐約時報》刊登《五角大樓文件》,最高法院最終以6:3裁決《紐約時報》勝訴。這是美國新聞史上一樁大事,是影響深遠的言論與新聞自由的里程碑。按此先例,阿桑奇若以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一條,即新聞自由,為自己辯護,美國政府難有勝訴。
美國駐港總領事楊甦棣(StephenM.Young),昨天在本報發表專文談維基解密事件。作為外交官,他當然「深感遺憾」,並「強烈譴責這種洩密行為」,但他沒有認為這是「犯罪」及應予通緝起訴。他表示,「外交官員的內部報告並不代表一個政府的官方外交政策」,「它們只是影響最終由總統和國務卿制訂的有關政策的諸多因素之一」。我們看到西方各報及通訊社報道的維基解密的內容,其實密電大部份是一些八卦和傳言(甚至是謠言),或是一些不宜公開的中傷領導人的氣話,比如奧巴馬說卡梅倫是「輕量級」,美國駐吉爾吉斯大使認為英國安德魯王子的演說粗鄙,又或者昨天爆料說俄國總理普京任總統時斂財等,這些八卦和歪評,會使美國外交官與外國打交道時尷尬,但豈會因此而改變美國對這些國家的政策?被貶損的人,知道這些解密內容之後,大多一笑置之,有外國官員更對希拉莉說,「不要擔心,你要看看我們怎樣說你們。」因為世界各國的駐外使節大都要跟當地的各級官員以及民間有影響力人士接觸,聽來的許多傳言、批評、誹謗、中傷,也會如實地向自己國家的外交部報告。每一個國家的外交電報也差不多是這些內容。爆料出來自然使看的人過癮,但對國家外交政策的影響其實不大。即使爆料說中國準備離棄北韓,不反對由首爾主導兩韓統一,這些話極大可能是中國外交人員迎合美國外交人員的說詞,美國除非是蠢蛋,否則豈會依此制訂對北韓政策?
楊甦棣總領事的專文中,比較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他說美國外交官同各地人權分子、記者等接觸,聽取他們的坦率見解,或被告知當地官員的腐敗瀆職行為,外交官把所聽到的內容傳回華盛頓。這些密電被公開,暴露了這些人的身份,可能導致他們被監禁甚至被殺害。因此楊甦棣認為這「構成切實的危險」。
實際上,先後獲得維基解密提供約50萬份檔案的《紐約時報》和其他歐洲媒體,在公佈檔案前已把敏感部份刪掉。這是所有新聞工作者的道德責任。英國《泰晤士報》前天報道,不少中國官員人人自危,擔心他們向美國外交官所說的話曝光,即使維基解密刪去他們的名字,中國國安部還是可以把他們的身份查出來。
但縱使有這種副作用,相信也只是使中國官員對外國外交人員講話時小心一點而已。而且這些表示擔心的話,很可能正出自掌權的中國官員對爆料行為的畏懼。39年前把《五角大樓文件》公諸於世的艾斯伯格(DanielEllsberg)對維基解密的連續爆料大為贊賞,他說他等這一天已等了40年。維基網站創辦人阿桑奇周三對《時代》周刊表示,他希望同樣揭露中國和俄羅斯的機密,打破這兩個國家的封閉。因為封閉下去,只會令制度失效。中國當局害怕言論自由,是好迹象,因為「這代表言論仍可引起改革」,「新聞和寫作可促成改變,所以當局才這麼怕它。」
維基解密這次大爆美國的外交密電,對美國的外交以至安全實在影響輕微。但從維基解密在內地遭封殺,以及懷疑是中國的黑客攻入網站,加上中國媒體對這宗全球外交史最大洩密風波,也只選對美國造成的麻煩來報道,相信事件對中國訊息封閉的潛在衝擊,遠比對美國明顯的衝擊要大。中共當權者應看到,在網絡時代,人與人之間、政府與人民之間,再難像過去那樣保密了。而只有開放資訊,開放新聞自由,才能帶來真正的公民社會。因此,筆者贊同阿桑奇以新聞促成封閉社會改變的主張。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