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處助理處長陳詠梅是入境處開荒牛,先後肩負爭取特區護照免簽證待遇、開發智能身份證等多項重要計劃,被視為有望更上一層樓的她選擇本月1日提早退休,原因是想專心投進古琴書畫的懷怉,「做人要捨得,懂得放下,不執着。」
陳詠梅自言從小不喜歡交際應酬,大學時修讀化學,原想做研究工作,計劃赴美升讀碩士,無心插柳陪大學同學投考入境處,意外獲取錄。「當時屋企人唔捨得我離開香港去外國讀書,咁啱入境處又請咗我,順理成章一畢業就做呢份工,一做就28年。」
為工作修讀電腦課程
當年剛踏出校門,對入境處工作一竅不通,「未入嚟之前,我以為入境處只係處理證件簽證呢啲簡單嘢,唔知道(工作)原來有唔同嘅工作範疇同要面對咁多人」。
在陳詠梅28年入境處生涯中,曾參與入境處第二及第三個「十年資訊系統策略」研究,例如開發智能身份證及快速e-道;97回歸前後爭取特區護照免簽證待遇;推動優才及投資移民計劃,以及徵收外傭稅等。
回望廿多年工作經歷,陳詠梅說嚐過不少苦頭,以開發電腦系統計劃為例,「我自小就唔鍾意搞電腦嘅嘢,大學時我都冇揀電腦課程,偏偏喺入境處卻要開發電腦系統。工作時間長,壓力大,電腦系統永遠唔會完善,終歸會有地方俾人批評,做到情緒低落,但當你克服到,嗰種滿足感好大」。
為滿足工作上要求,陳詠梅在職期間先後修畢電腦資訊系統管理碩士及電子商貿碩士等課程。對於近年入境處先後推出智能身份證、快速e-道、電子特區護照、網上辦理各項證件申請等多項措施均大獲好評,作為幕後推手之一的陳套用入境處前副處長周國泉的名言回應:「頭上有光環,背有十字架。」即表面上獲得讚賞,背後卻付出不少辛酸努力。
另一難忘的工作經驗,是96年回歸前爭取特區護照免簽證待遇。「當年未有人做過,唔少國家都顧忌,擔心會唔會畀免簽後,中國13億人口亦都好容易攞本特區護照免簽證去其他國家。當時我哋仲未有特區護照喺手就要去游說推銷。」
為加快爭取免簽證待遇,陳詠梅於短短幾個星期內,聯絡開發特區護照單位取得相關資料,包括防偽特徵及申領資格等,並拍成短片,交予當年入境處處長葉劉淑儀及助理處長黎棟國,以便他們向各國游說推銷特區護照。
犧牲一些才得到一些
不少香港人對回歸有戒心,陳詠梅親歷這些恐共心態。97回歸初期,不少國家對中港兩地情況不清楚,入境處邀請外國官員往深圳參觀,「部份人聽到話去深圳感到擔憂,有人甚至打畀屋企人表示好擔心個人安全。但當佢哋去到邊境見到一邊起晒高樓大廈,仲以為係香港,唔相信係內地深圳」。
在事業如日方中之際提早退休,陳詠梅說早有計劃卸下戎裝,「其實好耐之前已經想提早退休,因為我有太多嘢想去做,但工作實在太忙,根本冇時間去做」。她口中所說的「好想做的事」包括古琴書畫及義工工作。
令她決心落實退休大計,始於去年攻讀佛學碩士課程。「我喺裏面學到捨得,懂得放低,不執着。如果想有時間去做想做嘅嘢,就需要放棄一啲嘢,即係家嘅工作。」就如其書畫老師、本港著名水墨畫大師徐嘉煬贈其書畫題字: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陳詠梅亦相信緣份,認為冥冥中有主宰,「我相信緣份,好似我本身唔鍾意接觸電腦同人嘅工作,點知偏偏就要面對」。因此被問及退休後會否轉投商界或公營機構時,她說:「Neversaynever!」留有一手。但有一樣可以肯定的,是她已經重新學習古琴,以及完成尚餘一年的佛學碩士課程。
記者 謝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