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成功申辦2018年世界盃,總理普京策略得宜,居功至偉,而他在短短三年間,成功取得三大體壇盛事的主辦權,不但有助推動國家城市建設,重建超級體育強國形象,還有助他兩年後再次問鼎總統寶座。
打造世界級體育大國
今次申辦世盃,普京全程參與,在國際足協爆出貪污醜聞、維基解密形容俄羅斯是「黑手黨國家」的不利情況下,普京自知親自出面拉票反而幫倒忙,於是前天(周四)投票日不到蘇黎世拉票,製造俄羅斯中標機會微的假象,實質可能是暗中拉票,甚至買票。英國落敗後更指,普京早在投票前24小時已知道俄羅斯穩奪主辦權的決定。
不管買票賄賂的指控是否屬實,但普京自2007年親自出面拉票,成功取得2014年索契冬季奧運主辦權後,今年10月又取得2014-2020年一級方程式格蘭披治大賽主辦權,前天又奪得2018世盃主辦權,都顯示出他敢於跟西方對着幹,有在不利情況下從容扭轉乾坤的能力。卡內基莫斯科中心分析員里亞博夫形容「這是普京及其班子的一次重大個人勝利」,有利他兩年後再角逐總統。
另外,他透過籌辦三大體壇盛事,可乘機透過大興土木,把俄羅斯打造成世界級體育大國。但有人質疑俄羅斯是否有足夠財力連辦三大體壇盛事,單是世界盃就要興建13個新球場和修葺三個球場的費用要38億美元(296.4億港元),再加上其他基建,總費用介乎100億美元至500億美元(780億至3,900億港元)。普京表示,俄國可向富豪募捐,並點名說車路士班主阿巴莫域治(RomanAbramovich)「有很多錢,他可以出點錢幫忙」。
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