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伯南克這個大鬍子的錯。要不是他主政的聯儲局一再打破貨幣政策常規,印發數以萬億元計美元救市後又宣佈來個QE2,搞亂了大家對數字的感覺,那條十萬億元對冲基金湧入香港伺機衝擊中國的消息大概不會有人當真,更不用勞駕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解畫。
先搞清楚十萬億元是多少錢。香港的每年生產總值大概二萬億港元左右,十萬億元大概是五年香港生產總值的總和。香港股市總市值約為二十多萬億元,十萬億港元是可以買起半個香港股市從而取得從滙豐到中移動等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半數股權已足以入主上市公司)。全球對冲基金資產約為十六萬億港元(二萬億美元),十萬億元流入香港意味有過半對冲基金資產更換成港元資產。說了這一堆數字只想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香港這個所謂國際金融中心其實只是個小小的池塘,容不下太多的資金。真的有十萬億元資金突然湧入香港的話,香港的銀行系統、金融系統根本承受不了,金管局也沒有能力接下這許多美元沽盤,香港的股市、樓市肯定陷於瘋狂狀態,本地通脹更必然一飛冲天。換言之,所謂十萬億元湧入香港伺機攻入大陸完全是沒有根據的空談,是聳人聽聞的假消息,根本不值得相信。
為甚麼這樣脫離事實的消息仍然引起市場以至政府的關注呢?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來自中央電視台的經濟分析節目,大家不敢低估消息及分析的權威性,甚至認為節目反映中國官方的最新立場。中央電視台的經濟分析有多權威恐怕不同人有不同意見,但這個電視台是中央政府的喉舌,它的時事節目即使不是正式的官方立場,也至少反映部份財金官員或智囊的想法。
事實上在多場金融風暴後,不少內地官員、學者、智囊對開放人民幣自由兌換持保留態度,連帶對香港爭取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計劃也很有戒心。曾出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長、粵海(企業)集團顧問,現任中信泰富政治暨經濟研究部總經理的王小強就認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說白了,就是法外施恩規避、繞開管制,體外循環的合法黑市──大陸違法、香港合法……人民幣與港幣越來越可兌換,令人不能不擔心,替逼近中國的金融危機,擠開一道後門」。
對這些官員、學者來說,中國能躲過九八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能在金融海嘯中安然無恙,靠的是中國仍實行嚴格的外滙管制及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也因為有這樣的法寶,中國政府不用擔心國際大鱷的攻擊,可以基本上頂住逼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假若香港的人民幣業務發展過快,規模迅速擴大,這個離岸中心便會成為國際大鱷的木馬,乘機衝擊人民幣滙率,逼人民幣快速升值,令中國經濟、金融秩序大混亂,最終上演一場「金融木馬屠城記」。
最近金管局及香港銀行界到內地訪問,就有消息指人民銀行質疑香港的人民幣業務增長快得不正常,有部份可能是投機熱錢。金管局總裁陳德霖雖然着力解釋人民幣業務快速增長都是正常貿易需要,跟熱錢無關,但傳出這樣的消息同樣顯示內地有不少人質疑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對中國弊多於利。
是的,十萬億元熱錢流入香港準備進襲大陸的消息迹近「吹水」,沒有甚麼真憑實據,但當中反映的憂慮卻不是無的放矢的,而是確切的,並越來越普遍,很值得特區政府財金官員、金融界深思。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