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水務署2000年開始進行為期15年水管復修計劃,預計重鋪3,000公里老化水管,改善全港供水網絡,但事隔10年整體完成率不足一半。今次要「補鑊」的一段東區水管也在15年大計之內,但未及更換便出現滲漏,東區區議員趙家賢批評水務署施工進度緩慢,令20萬市民無辜受罪。
水務署高級工程師孫國強否認工程進度緩慢,指整項15年計劃前期主要進行研究和勘探工作,真正動工則集中在中後期進行,有信心餘下五年可完成其餘一半更換水管工作。
香港管綫專業學會會長郭啟業表示,水管復修工程緩慢有多種原因,他說:「例如做工程要申請改道,要掘路又要向路政署申請,工程時間長短又要經區議會支持。」水管滲漏和破損主要是外在因素造成,郭啟業說:「一般水管可以用50年,但香港交通繁忙,地底水管受壓,加上各種工程又多,容易損害水管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