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負利率效應下,內地擁有70.28萬億元人民幣存款,對中央來說可能是一個負擔。被認定為官方喉舌的《人民日報》兩周三論A股,其海外版昨日更訪問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這位人行顧問更大膽建議,中國應該有序將銀行裏的存款引導出來,擴大股市,也要有序地讓資金出國投資。
促提升投資海外機制
李稻葵認為,中國可從調整寬鬆的貨幣政策着手,減緩貨幣存量的增長速度。他續指,當下需要發展資本市場,股市要擴大,通過擴大股市的方式,把資金逐步地引出來。同時也要有序地讓資金出國投資,前提是有序的、可控的,逐步出國投資。
他指出,目前出國投資的機制已成形,只欠全面地、系統地提升,值得研究逐步開放,讓百姓多一些投資渠道,通過投資中國一些貿易夥伴的金融工具,促進中國經濟增長,這是大有可為的。
「不怕熱錢 只怕撤資」
對於美國寬鬆政策帶來的熱錢壓力是否對中國經濟造成影響,李稻葵認為,關鍵在於中國自己的金融形勢和經濟形勢是否穩定,「對熱錢,我們是怕他撤資,來不怕,怕你走,你一走的話,會給經濟洗冷水澡,是正在洗桑拿浴突然轉到冷水澡般的衝擊。」如果中國管好市場,它的價格不是大起大落,資金出走的動力就會大減。
李稻葵稱,80年代的拉丁美洲曾經歷大量資金湧入,造成流動性過剩。90年代,從泰國開始的亞洲金融風暴、俄羅斯的金融危機。因此,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將是中國經濟發展長期面臨的挑戰,這也是他建議有序將銀行存款引導出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