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兩相安:臨終關懷在香港的發展

生死兩相安:臨終關懷在香港的發展

在80年代初,本港開始有醫院提供雛形的善終紓緩服務;及至1986年,香港善終服務會(今「善寧會」)正式成立,成為推動本港善終紓緩服務發展的里程碑。
時至今天,本港已有超過十間醫院提供不同程度的善終紓緩服務,為末期病患者提供全人照顧。服務形式不只限於住院照顧,更包括日間寧養中心、家居寧養服務、專科諮詢服務及喪親關懷等;服務的內容不但治理病人的病徵,更顧及病人和家屬的心靈需要、促進病人和家屬的溝通、支持病人靈性上的追尋等。現在的醫療體系更着重病人和家屬的參與和知情權,面對臨終階段的治療,病人可預先作出醫療指示,主導自己晚晴的照顧。無論在質、在量,本港的善終紓緩服務都有一定的提升。

擴至非癌症病人

本地善終紓緩服務也致力把服務擴展至非癌症病人,也有更多不同範疇的社會福利機構陸續留意到善終紓緩服務的重要性,為服務對象提供生死教育和臨終關懷,並按個別機構的服務,致力發展不同層面的臨終關懷,包括生死教育、專業的臨終照顧、喪親關懷及跨機構的合作模式等。
除了社福機構及專業人員的努力,政府就「預設醫療指示」進行公眾諮詢,也開始在政策層面上關注「人生末段照顧」及其中的「預定臨終照顧計劃」。死亡和喪親既是每位香港市民的共同經歷,盼望更多人支持和參與不同層面的生死教育和臨終關懷,配合適當的政策及資源,令本港的善終紓緩服務更趨完善。
撰文:善寧會
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