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世界盃申辦戰,是國際足協1966年一次過決定1974、1978和1982年主辦國後,44年來首次同時決定兩屆決賽周主辦國,在問題多多的超級小圈子選舉中,再加上製造換票的條件,醜聞特別多。
傳卡塔爾與西葡有協議
世界盃主辦權由國際足協執行委員會不記名投票決定,名義上純粹根據各申辦國優劣決定投票,但在本來只有24人的小圈子中,難免滲入地緣人脈和政治考慮,甚至私下的利益交換。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10月派出卧底調查,揭發兩名執委涉嫌賣票,令兩人停職,投票執委減至22人。
賣票之餘又有違規換票醜聞。卡塔爾傳與西葡有協議,卡塔爾動員手上鐵票支持西葡2018年主辦權,換取西葡支持卡塔爾2022主辦權,引起非議投訴。國際足協調查後聲稱沒證據,但主席白禮達承認這次同時表決兩屆主辦權,是錯誤決定。
英國廣播公司(BBC)節目《廣角鏡》周一再爆三名執委收受世盃贊助和轉播權代理公司賄款,一名執委倒賣門券,雖與這次申辦戰無關,國際足協又拒調查,但難免影響執委對英格蘭觀感。
在這些錯綜複雜背景下,連申辦國也說不準手上有多少鐵票。美國申辦團行政總裁古拉蒂說:「如果人人都有他們以為已坐擁的鐵票,總數肯定遠多於22票。」南韓申辦團一名成員指,由於投票人數少,執委投票若不遵守私下約定,一定會現形。
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