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救命鐘接線生:與長者保持通話

八方人物--救命鐘接線生:與長者保持通話

一通電話,可以救人一命。某天,話筒另一端傳來一位婆婆的呼叫聲。「唔好行埋嚟呀!你唔好行過嚟呀!」現場呯呯嘭嘭的嘈吵聲,聽得羅秀珍好不心寒。連聲「喂、喂、喂」都沒有回應,她即時報警。原來婆婆的兒子忽然精神錯亂,在家裏發難,傢俬都被他打爛,母親更慘成出氣袋。若非警方及時趕到,可能演變一場倫常慘劇。

一批「熟客」來電聊天

羅秀珍與那位婆婆素未謀面,向不相識的婆婆施以援手,因為她是長者安居服務協會「一線通.平安鐘」的呼援服務員。三年前她應徵此職時,以為工作性質簡單,可應付自如;真實與想像原來有極大落差。「大家想像中都以為都係啲公公、婆婆㩒上嚟傾吓偈,又或者叫你幫佢叫吓救護車,係好簡單,但實際上原來要兼顧好多嘢。」難怪平安鐘,又叫「救命鐘」。
當然,像上述危急的個案還是少數。「好多公公、婆婆都係打嚟呻吓,例如講吓邊度痛、邊度唔舒服要你幫手叫白車,又或者突然間成間屋黑晒,屋企又冇人,唔知點算咁呀。」
平安鐘有一批固定「熟客」,幾乎定時定候致電call台與接線生閒聊,像朋友般閒話家常。有些公公會問天氣,不少婆婆與接線員打招呼「食咗飯未」,關心接線員「凍唔凍」;其中一位長者愛充當新聞報道員,「佢打嚟主要係報告新聞,例如今朝邊度又地震喇,邊度又死好多人喇,總之一有突發事件,佢就第一時間打嚟講」。
羅秀珍憶述,最長氣的一通電話,聊足一小時。「有個獨居長者,佢隻眼矇查查睇唔到嘢,唔鍾意睇電視又唔鍾意聽收音機,自己一個人喺屋企好悶,咪打嚟同姑娘傾吓偈,講吓自己個病點痛呀、個孫又點呀。」她說某位熟客仔,基本上認清中心內每一位接線員的聲線,「如果啲姑娘係同姓,佢會幫我哋改埋名,呢位大姨、呢個二姨,嗰個係三姨咁」。
別看輕小病小痛,因為它,足以奪取一條生命。羅秀珍記得有次接到婆婆來電,指自己身體不適,有幾聲咳,她幫婆婆叫救護車送院治理。翌日致電跟進,卻在毫無心理準備下收到噩耗:婆婆送院後不久便過身。她因此「心噏」好一陣子。「有啲人覺得咳之嘛,使乜叫白車呀?但對長者嚟講就好大件事。千祈唔好睇小一次頭暈或者一聲咳,有啲嘢,冇咗就冇咗。」

「每日返工都係幫人」

聽公公、婆婆訴說不如意事件,她試過難過得流下眼淚;召喚白車後,突然聽到救護員說病人「走咗」,情緒亦會波動。可能是一種職業病,羅秀珍現時在街上碰上老人家,「啱傾嘅話,會坐低同佢哋傾偈」。放假期間聽到遠處傳來「嗚嗚嗚」的救護車警號,心裏第一個反應是,「咦,係咪中心嘅人幫啲長者叫嘅白車呢?」
中學時患上紅斑狼瘡症,發燒、骨痛、水腫兼頭暈「乜都試過」的羅秀珍相信,可能是自己經歷過難以形容的病痛,「知道老人家所講嘅痛係點樣入心入肺法」,因此能以過來人身份,「又又鬧」勸服老人家「聽話」。
目前長者安居服務協會共聘有近百位接線生,服務近七萬位平安鐘使用者。羅秀珍稱「每一日返工都係幫人,每一個電話對長者都好重要」。她呼籲家人應與不同住的長者「保持通話」,「就算只係一個問候電話,啲老人家都會好安樂」。
記者 許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