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囤積人民幣「熱錢」衝擊內地話題鬧得熱烘烘,人行廣州分行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小組辦公室副處長范林純為此撲火,堅定指出:「不會因熱錢流動問題,影響推進中港人民幣貿易結算業務決心」,亦相信隨着發展需求,本港明年因應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需要的換滙額度會有所增加。
記者:呂雪玲
范林純昨在港出席國際中小企博覽,被問及於中港跨境貿結資金上,有否見到熱錢蹤影?他未有正面回應,但稱意識到隨着業務增長,會提高風險管理,「計及11月份,廣東省累計辦理的中港貿易結算或達到1700億元(人民幣.下同),昨日已簽發文件,要求增加真實性審核。」強調要有真實貿易支持,「只怕沒貿易背景資金會用這些渠道衝擊內地市場」。
粵跨境結算 或增至5013企業
如何加強審核換滙資金真實用途,他稱,主要看報關單,亦要求承造借貸的銀行保留有關單據。
渣打香港中小企理財香港及華南總監區偉權在同一場合亦指,該行處理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均有實質的貿易項目支持,認為不存在炒作滙率升值活動。
內地傳聞本港有10萬億元熱錢伺機衝擊內地,故本港寄望因應人民幣貿結需求增加向外管局換滙額度是不大可能,范林純為此詳細解說:「80億元額度是今年的,考慮到香港明年發展需要,相信(額度)會有所增加。」他稱,原本有關額度僅為40億元,後來因應擴展試點需求,便增至80億元,由於單向買入人民幣較多,賣方較少,故額度用罄,但強調金管局已啟動與人行的貨幣互換協議,加上本港有2000億元存款,亦可作貿易結算。
累計至10月底,范林純稱廣東省承造跨境貿易結算1315億元,涉及273家試點企業,其中1250億元或95%來自香港,2.28%或30億元來自澳門,他指出,監管當局正審批新一輪試點,有望增至5013家。
港銀內地買債涉292億
上述1315億元中,74%為進口需求,14%為出口;當中49%由國有商銀承辦,16%為外資銀行。
另范林純透露,早前內地批了中銀香港(2388)、渣打香港、滙豐及工銀亞洲(349)4間港銀購買內地間債市額度,涉及共292億元。
人民幣成近期熱話
28/10:本港人民幣清算行中銀額度遭「借爆」,惟人行未授權增加額度,反透過啟動與金管局09年初簽訂的貨幣互換協議,取得人民幣讓香港本地銀行借取
29/11:內地有傳媒指,擴大本港人民幣供應額度「是不大可能」
30/11:央視引述中銀經濟師估計十萬億留港熱錢伺機衝擊人民幣;陳德霖即強調沒有金融機構或對冲基金借貿易渠道炒賣人民幣
1/12: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澄清,在港運作的對冲基金資產只有5000億元,暗示沒有熱錢借香港衝擊內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