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超像真假金飾襲港 國際關注

高科技超像真
假金飾襲港 國際關注

【本報訊】外表真假難分的高科技合成假金飾入侵本港金飾零售市場。香港金銀業貿易場估計,今年全年有多達2,000盎斯(約1,679両)的假金飾騙過鑑別經驗豐富的業界老行尊,流入市面金飾店舖,總值2,000多萬元。
記者:麥志榮

合成假金飾入侵本港引起了國際傳媒關注,英國《金融時報》昨日也發表相關報道。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張德熙表示,以往金價較低時,在本港市面出現的假金不多,仿真度亦低。但金價今年屢創新高,利潤吸引不法之徒製造仿真度極高的合成假金。

涉及10多間零售店

所謂合成假金飾,是金飾外層是真金,佔50%至60%,但內裏則是銥及鋨等合金屬。
張德熙表示,透過金銀業貿易場及珠寶業的業內通報機制收到的假金飾個案,今年全年業內共收200盎斯(約168両)假金飾,總值210多萬元,主要是飾金件及碎金粒,涉及10多間零售店。但由於大型金舖都中招,估計應該有很多較小規模的金舖亦有中招但沒上報,所以推算真正流入市場的假金飾數量或是接報的10倍,即達2,000盎斯,總值2,160多萬元。至於金條市場,由於有漆印及檢驗較嚴謹,不同收散金,暫時未受衝擊。
他表示,業界現時已收緊檢驗金飾的程序,以往只靠刮磨及加熱,現時則一定要將金飾切開檢驗。自從檢驗嚴謹後,最近兩至三個月合成假金飾已減少出現,除非金價又再大幅上升,預計假金飾在本港將會被杜絕,但不排除會轉往其他地方。
六福珠寶表示,自今年8月份曾收到假金飾之後,已加強收金的檢驗程序,至今未有再收到假金飾。
海關發言人表示,根據《商品說明條例》,任何商品說明如顯示黃金純度,而該項顯示在任何範圍或程度上是虛假的,則該商品說明即屬虛假商品說明。任何人在營商過程中,包括口頭在內、將虛假商品說明應用於任何貨品,或供應附有虛假商品說明的貨品,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罰款50萬元及監禁5年。而由2009年至今,海關未有收到金飾零售業界舉報涉及收購成色不足黃金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