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陳水扁移監 羨煞中國民眾 - 李平

蘋論:陳水扁移監 羨煞中國民眾 - 李平

兩年前,當陳水扁高舉戴着手銬的雙手呼喊「政治迫害、司法寃獄」時,台灣司法機構創下了收押前總統的歷史,但公信力仍要面對藍、綠陣營的喧囂和質疑;兩年過後,當陳水扁經三審定案、昨日移送台北監獄服刑時,台灣各界反應相對平靜,顯示裁決得到民眾認可、尊重。這是台灣民主、司法的輝煌一刻,也是令渴望社會公平、正義的中國民眾欣羨的一刻。
早在2006年被檢察官認定涉嫌貪污國務機要費後,陳水扁在總統任上就開始為打贏這場官司精心佈局,混淆了總統、資深律師、被告的角色,自導自演台灣獨立建國殉道者角色,將自己說成是國共兩黨的「頭號戰犯」、願意獨自揹上十字架、願意去坐巴士底獄,又攻擊「法官審判只問藍綠,不問是非」。
在藍、綠嚴重分化的台灣,司法的公信力一再受到挑戰。當馬英九被起訴涉嫌在台北市長任內詐領首長特別費時,他也公開指摘「正義公理已遭政治綁架」,甚至控告檢察官瀆職。在馬英九當選總統後,綠營一波波的嗆馬遊行都夾雜挺扁聲浪,甚至演變成挺扁遊行,民進黨新領導人也不敢公然與陳水扁切割。
飽受藍、綠兩營挑戰的台灣司法系統,經過兩年多的艱難審訊,終將陳水扁送往監獄服刑。昨日仍有陳水扁支持者到台北看守所聲援,但綠營高層已再沒有人跳出來挺扁,這不是人情冷暖的問題,而是經過兩年多的司法攻防、被告權利的爭取,司法程序的公義得到大眾認可,陳水扁過往駕輕就熟的操弄族群矛盾、藍綠衝突的手法,已失去號召力,就連上周的「五都」市長選舉也不例外,顯示台灣社會正走向理性,顯示台灣的民主機制正走向成熟。
尤令人感慨的是,陳水扁案審訊過程中所展示的司法獨立、司法人權、程序正義,在中國大陸引起極大反響。新浪網顯示,參與扁案評論的網民多達19.5萬人次,經篩選後可顯示的評論就有近8萬條。網民不諱言:「還是海峽那邊好。」「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好就是好。」在搜狐網,有人留言:「中國的法律遠遠比不上台灣的法律。」在網易網,也有人留言:「有人問我民主有甚麼好處──我就給他說,民主後領導非常的怕你,而不是你非常的怕領導。」
儘管中國總理溫家寶曾在中外記者會上宣稱「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但是,司法作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後防線,其陽光迄今並未照耀中國的普羅大眾。當台灣的檢察官膽敢、而且可以進入總統府調查現任總統的貪瀆案件時,當台灣的法官可以獨立審訊卸任總統及其家族時,中國的司法系統仍是黨的專政工具,所謂「以法治國」,治的不是官,治的只是民,只是劉曉波那樣的主張和平政改的異議人士,只是趙連海那樣的毒奶粉受害兒童的家長。
台海兩岸的司法差距,或許不在法律條文,或許不能歸咎於司法人員的質素,而在於政制背景。沒有民主,法治只會是奢望;沒有民主,公平、正義只會是貼在牆上的司法信條,或者是領導人嘴巴上的口號。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