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瞞財務資料 加學費25%審計報告揭11宗罪

隱瞞財務資料 加學費25%
審計報告揭11宗罪

【本報訊】審計報告揭破全港直資學校無一不「混賬」,李國寶中學「罪狀」共有11條,最嚴重是沒有公開賬目,就加學費諮詢家長時,更隱瞞財務資料。直資學校學費越收越貴,教學活動一日比一日豪,清貧學生不敢報讀,教育界斥直資已變質為「貴族」專享。

直資已變有錢人學校

李國寶中學是20所沒有將財務摘要上載至網頁的學校之一。申請09/10學年加費時,雖有證明得到大多數家長同意,但沒向家長披露相關財務資料。審計署指其中一校申請09/10學年加費25%,只向家長稱會出現經營赤字,但沒公開累積儲備達1,500萬元。李國寶中學在09/10學年的中一學費為20,000元,較前學年剛好加了25%,但不知是否審計署狠批的一間。該校家教會主席劉李思嫣昨日向記者透露,學校現時儲備約為1,200萬元。
該校今年6月底之前至少三個月,校董會內沒有校長和家長校董,辦學團體委派成員超過人數六成,違反法團校董會規限。
直資學生不可申請政府的學費減免計劃,因各校需撥一成學費作助學金,資助入讀的清貧學生。但在08/09學年,有22間直資撥款不足,李國寶中學便欠數萬元;14校助學金批出比率不足50%,包括已轉直資的傳統名校。
有直資名校每年學費高達6萬元,最貴一間達10萬元。至少兩校開設年費近6萬元的宿舍,更甚是越來越多學校辦歐美澳加海外交流,所費不菲。清貧學生負擔不來,又擔心申請助學金會受到歧視,都不敢報讀,這些學校收生又都要求學生多才多藝,清貧學生因家庭經濟差,較少獲栽培,報名時早被篩走。
不少直資學校以為可以私校形式運作,校長校監變成土皇帝,衍生更多問題。直資名校變相拒貧,官津名校又受壓要減班,清貧學生接受優良教育機會更難。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直指直資學校已變質,成為有錢人的學校,他批評教育局和立法會議員監督失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