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罌值錢,存摺簿更具歷史價值。今次展品另一焦點,是兩本滙豐銀行早期的銀行存摺簿,分別於1915年及1939年發出,前者全本紅色,後者則淺綠色。
外貌似護照
今次展出的兩本早期存摺簿屬複製版,外貌及尺寸均似護照,且是直排印製,跟現時橫排不同。有份籌備展覽的滙豐銀行歷史檔案研究員ThomasWarren指出,當時銀行交易全部經人手處理,即使是存摺簿內的每項交易,都是用手寫作紀錄。他說,香港由戰後蕭條到輕工業盛衰,再踏上金融之顛,銀行正好是時代變遷的見證,當年手寫的存摺簿,現已改用網上理財,銀行櫃台也有電子屏幕,由客戶自行操作。
收藏家鍾燕齊表示,存摺簿及其封套向來具收藏價值,他個人也收藏了1950年代的存摺簿,惟這兩本存摺簿屬非常早期及罕有,故無法估價,「佢嘅歷史意義可能仲高過佢嘅售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