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買外賣,會自備飯壺;去街市買菜,菜販用鹹水草將菜紮好;買肉就用白報紙包好再綁鹹水草。但當生活越富庶,人卻越不環保,買一餐餸可能有十個膠袋。在掉垃圾之前,你可會想過這垃圾還有第二生命?能以另一個姿態出現?
記者:黃潔蓮
部份攝影:周旭文
汽水罐重生
人類製造大量垃圾,對環境有幾大影響?我可說是親身經歷,公司跟堆填區只是一條馬路之隔,十年前剛搬進來,只是一個小山丘,到今天那座由垃圾混沙泥堆成的山已高過我們公司。夏天、回南天、吹東風的日子,更是惡臭難當,難為李超人何以講得出:「心曠神怡!」
垃圾極其討厭,誰會想到用垃圾來製造藝術品?小時候見到廢棄的汽水罐,被老婆婆用腳一踩即賺一個幾毫。不過33歲的鐵路工人譚路,一向以業餘嗜好製作鋁罐畫。今年9月在上海世博會舉行的「環保亦酷中國2010」創意大賽中,以《鳳凰戲牡丹》而奪得冠軍;在中國綠化博覽會中,又奪得「廢棄物再利用設計大賽」金獎。譚路讀書時已經常用硬紙板做船、飛機,還會用塑料瓶剪花,總之喜歡做手工來滿足精神生活。到了2005年5月偶然在網絡上看到北京朋友製作的數幅易拉罐(鋁罐)金屬畫,引起他極大的興趣,「那時候鋁罐到處都是,成本低,做出來的畫覺得很好看,所以選用鋁罐來創作大量花、鳥、人物、吉祥類等題材。」他回想當初用剪刀剪開鋁罐和把鋁皮展開壓平,手勢不熟練,常把手指劃破出血,但現在已可熟練地掌握。雖已很少弄損手腳,但他說作畫的時間長了,做到手指關節會很痛。
為同鄉李白作畫
每次創作前,譚路都會按照白描和工筆畫,選好圖案就複印,然後製作,一幅畫最短一天,最長可以做好幾個月,視乎大小與複雜程度而定。目前他正創作最大幅的作品《滿園春色》,長約2米,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亦是祝賀母親明年六十大壽的禮物。不過最初他在創作上,只會用鋁罐內壁(即銀色部份),後來覺得太單調了,便幫它上色,「開始上色時顏色也挺鮮艷的,但過了一段時間就會褪一點色,那麼作品就報廢了,為此要經常重做。近年嘗試過很多不同的材料,上百次的不斷嘗試後,終於找到理想的上色方法,保存下來會較牢固而且不掉色,令我覺得非常欣慰。」
譚路多次以李白的詩作為題而設計畫作,原因是他生於四川江油,也是李白的故鄉,「做李白系列是對外宣傳李白文化,亦方便中外遊客購買李白紀念品。」他一系列的李白作品在上星期舉行的「第六屆四川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中獲得銀獎,作品可能會待明年五月,當李白紀念館修復好之後,在那裏開始寄賣。近年國內畫家的畫被炒賣至高價,譚路可有想過自己的作品會被炒至天價?「鋁罐畫很難搞產業,費工又費時,加上鋁罐很緊缺,有否收藏價值還不知道,我也希望賣個好價錢,也可體現鋁罐畫的價值。」
飲管變生蝦
飲管被視為不環保,因為用一次就沒用,四年前麥當勞也曾推動「無飲管日」以倡環保,但居然有人在講環保的活動上,以飲管來作藝術作品,豈非自摑嘴巴?公關說:「要提醒人用飲管時要珍惜,至少不會咬爛它……」不咬爛用來做甚麼好?飲管脆弱,斷估不會有人用膠袋笠着它帶出街以備不時之需吧?原來有人將飲管用來做工藝品。來自木偶皮影戲世家的Janet,因媽媽有次收到台灣表演者送的一隻飲管蝦,為此她請教那表演者,再看書學習製作飲管藝術品。「最初也很困難,要剪要摺,有時會弄到手指頭很痛,不過現在已習慣了。最難是做蝦,稍一不慎剪斷蝦鬚,又要從頭來過。」她所選用的飲管,有些是用後洗淨晾乾再循環,有些是朋友為她收集的,並非百分百回收得來,因為有時為了遷就某些造型或顏色,都要付錢去買。你可能會覺得不環保,不過當你看到栩栩如生的蝦、黑面琵鷺、蜻蜓,就可能會改變想法,把它變成自己的珍藏品。
橫額挽出街
相對地,用橫額來製作袋會較環保,負責設計的Sue說:「橫額多在社區、教堂、大學收集回來,有時他們辦活動、講座,橫額只會用一次,之後就沒用。我也試過在商場等一些活動結束,待他們拆場時去問人要橫額。」收集橫額回來後,每塊都有不同圖案,她說其系列取名為「DejaVu」,解作似曾相識,這些橫額你有可能在街上見過,如今只是變了另一個方法演繹出來。
橫額多以PVC製造,有些質料較厚的中間還夾了一層尼龍,堅韌又防水。目前她設計的產品約50件,有手袋、卡片套,並沒有製成一般的環保袋,而是從女性市場出發,設計一些較女性化的手袋,打開手袋來看,裡布、暗格也是用橫額做的,Sue說這做法可增加環保的功能,不會額外使用布料,果然環保到底。
太古港島東WECYCLEMART
展覽於本星期五、六展出約20個舊物創意改造手作檔,藝術家駐場即席示範,還有街頭演奏、iPad遊戲攤位等。如果星期六到場,還有免費工作坊,學習如何利用舊衣、碎布、啤牌、CD、膠樽等廢物變成工藝品。
地點:港島東太古坊糖廠街
日期:12月3日12nn-8pm
12月4日10am-6pm
費用:全免
查詢:22844877或 http://www.islandea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