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談到年度漢字,除了環繞物價「漲」、「炒」和「控」以外,還有甚麼?物價飛漲,一般會吸引市場自動增加供應,然而內地一切政策先行,往往出人意表。
第4個本年熱門漢字,是「荒」,從夏天的電荒開始,到冬天的油氣荒。內地的煤企和電企一直以「市場煤,計劃電」形式運作,煤企要以市價定價,電企則因電費有關民生,不准提價。電企索性減產,結果內地每年夏天都鬧電荒。
內地柴油荒已持續數月,加油站都排起大貨車長龍,原因?「批零倒掛」(政府規定的零售價低於批發價)抑壓供應之故也。又如內地天然氣定價偏低,企業缺乏生產誘因,北方居民現正因「氣荒」而「心慌」。
明年主題壓物價、控熱錢
要徹底解決能源「荒」,最終還是要從改善能源管理和定價機制兩方面着手。但眼前而言,投資內地企業不能純以理性邏輯作依歸,考慮國策方向也許更重要。
最後一個年度熱門潮語,是人行行長周小川提出的「池子」。池子是針對全球流動性過剩、國際熱錢流入,周行長提出中國可用控制總量的方法作對冲,將熱錢引入一個池子,使其不會氾濫到整個實體經濟中去;反之,在熱錢要撤退時,便將它從池子中放出去,減低資本異常流動對內地經濟的衝擊。
股市和樓市是熱錢製造資產泡沫的好去處,當然不會是池子所在。熱錢流入,圈在哪裏最好?也許就是央行。央行報告已指出,將繼續引導貨幣條件回歸常態水準,方法包括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加息等。隨着熱錢入境規模持續擴大,央行出手將貨幣回籠的措施亦勢將加碼。
溫故知新,打擊物價、控制熱錢流入,勢將延續到2011年。讀者們在考慮入市時,不妨想想以上措施將如何影響投資市場。
陳建良
寶來證券(香港)資產管理部投資管理董事
逢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