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11月份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創7個月高位,達55.2,亦較市場預期的54.8為高。當中以反映廠家生產成本的購進價格急升最備受關注,此數據顯示通脹走勢仍猛。分析師紛認為中央續推緊縮政策,本月加息機會亦大增。 記者:周燕芬、林靜
11月PMI數據顯示經濟續擴張本是好事,不過要注意11個分類指數中,7個上升4個下降,其中新定單指數與新出口定單指數雖雙雙報升,但購進價格急升3.6個百分點至73.5令人憂慮,因為20個行業中,15個就高於70,從產品類型分析,包括原材料、能源、生活消費品、生活用品,此亦引證為何中央頻出招遏物價,藉此打退炒家。
內地PMI創7個月高
美銀美林亞太區經濟學家陸挺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引致內地油價、天然氣、棉花等價格上升;中長期對消費物價指數會構成壓力。他預期11月通脹會上升至5%。
為免物價過高令民生不安,陸挺預期貨幣政策將會進一步收緊,但財政政策將維持相對寬鬆,而新增貸款會正常化,估計明年額度約6.5至7萬億元人民幣,明年底前有機會加息75點子。此外亦有機會採取價格控制手段,尤其是於原本已有價格控制的領域機會較大,即水、電、煤、氣等,物價凍結期會遭延長,相關行業的影響亦較大;而食品及日常用品等領域,則不輕易作出價格管制。
摩根大通報告預期,面對通脹升溫以及明年初經濟會出現過熱風險,該行估計明年首季有機會加息,若11月通脹表現又再引起關注,不排除會推前至本月實施。短暫的價格管制措施亦有機會出台。
瑞信料新貸減至6萬億
瑞信中國證券研究主管陳昌華表示,內地最大挑戰在於通脹問題會否失控,預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於明年首兩季會處於高水平。不過,他相信短期有力控制CPI,但實質的通脹問題,長遠須由金融政策着手解決,包括滙率及利率手段。他又預期,內地今年會加息,未來一年有機會加息四次,加幅介乎125至150點子。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亦預期,會加速貨幣政策正常化,2011年加息150點子,存款準備金率上調200點子,而新增貸款金額縮減至6萬億元人民幣亦不足為奇。
另外,11月滙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5.3,創8個月以來新高。
大行對中國經濟展望
大行:美銀美林
展望: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引致內地油價、天然氣等價格上升;中長期對消費物價指數造成壓力
大行:摩根大通
展望:內地通脹升溫以及明年初經濟會出現過熱風險,估計明年首季有機會加息;價格管制措施亦有機會出台
大行:瑞信
展望:CPI於明年首兩季會處於高水平,通脹問題須由金融政策解決,包括滙率及利率手段;內地今年有機會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