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的確令人想到《歲月神偷》,但矯情和硬要與別不同的仰止,最快聯想到的卻是張恨水、張愛玲。我總覺得這一路的海派小說,其中一個吸引讀者的東西是那些近乎自然主義式對高級華人公館生活的描寫。張愛玲的作者霸權雖然非常厲害,即使在她的眼中、描寫中,怎樣幽暗的環境,也在在顯示出非一般尋常百姓家的排場。
李海泉的家雖在香港,主要的情節還是有關李小龍的出生和成長,但請讓我這個成長於七十年代的貧窮小子戴着有色眼鏡去看這部號稱是李小龍真正歷史的電影。它給我的不是懷舊的喜悅,而是在我成長以前,香港逐步繁榮起來的七十年代前期,高級華人小圈子的繁華帶來的驚訝快感。那個充滿中國情調的公館,和過年過節的排場;李小龍讀名校時所穿的校服和精采的舞步;和神秘又神奇的影棚。整部《李小龍》呈現出來的生活,對我而言都是陌生的,是另類的小圈子的繁華世界,是我不知道的沙漠清泉。李小龍武神背景,原來又是另一個神話。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