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零售人債息率跌破2厘,很大程度是受機構部份首度以荷蘭式投標(DutchAuction)進行競價拖低。究其原因,本港人民幣存款激增,大部份來自機構投資者,目前本港人民幣資金投資出路有限,國債遂成為逐鹿對象。
投標採價低者得
機構部份的競價,在昨日早上已透過金管局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的投標平台完成,有關投標概念是價低者得,即競投者要求財政部所付的息率越低,投得人債的機會越大,有別於以往是先訂息率,後由有興趣的機構認購。
在價低者得的競爭下,息率越鬥越低,3年期機構部份人債,最終以1厘成為中標利率。至於5年及10年期票面息率則為1.8厘及2.48厘。
事實上,財政部50億元(人民幣.下同)機構部份人債,總申購額近500億元,超購9倍,其中3年、5年及10年發行額分別20億、20億及10億元,分別超購逾14倍、7倍及5倍。
由於財政部均屬零售及機構部份的發債體,發債成本原則上是一致,故3年期機構部份搶低至1厘,理論上年期較短的2年期零售部份息率可以更低,所以有銀行家認為,財政部已考慮到散戶的期望而付更高息率。有銀行家認為:「2年期的零售部份票息有1.6厘已屬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