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代理人呼籲人捐款,當中有義工,亦有些是聘請回來的推廣人員。我對一些捐款代理人感覺頗負面,原因是在數年前有一個令我相當難受的經歷。
一個星期日的中午,我在郊遊時收到一個電話,是在某工作場合認識的朋友,她要求我購買某個慈善機構推出的1000元善券,但不可以換取任何東西。
我在聽完後3秒便答應,因那機構我在大學時已認識,朋友是其核心分子之一。她在那次賣出了近10萬元善券,可算是「成功」。一年後我亦有再購買善券,其他友人笑說應該是我向她募捐才是,因為對方頗富裕。
不應只是推銷捐款
有一年,我擔任司庫的慈善組織,因為金融海嘯而需要尋求多些捐款,支持內地的窮困學生,我嘗試聯絡那朋友,可惜無論是電郵、電話及短訊都不獲回覆。一年後另一次也如是,其實捐或不捐也應回覆,況且我也曾是捐款人,數目雖然不大,但也不該受此對待。
其他朋友看不過眼,我對此事也相當難過。在投資、花費上一向謹慎的我,期望捐款可以幫人,也希望對方也如是,而不是膚淺地推銷捐款。
四川及玉樹地震我並沒有捐款,因我看到不少捐款代理人把款項用於不當的地方。每年我也支持一些內地及香港的學生,也親身參與一些活動。
有父母與年紀甚小的子女在港鐵站出口一起賣旗,他們年紀小小便學會不只叫人捐款,也要身體力行。否則將來只會推銷捐款,自己卻不知所終,沒有責任感之餘,也令機構名聲受損,比內地富豪逃避股神的募捐更難看。
更甚是,可能令願意捐款的人對某些捐款方式抗拒,損失是受助人,募捐的機構須多培訓有心的代理人。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