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年度漢字看經濟 - 陳建良

財經觀察:年度漢字看經濟 - 陳建良

踏入12月,又到了回顧的時候,2010年雖未過去,但內地已有網站發起「年度漢字」調查,方法是由網民投票,用一個漢字來總結全年。本欄既名為「財經觀察」,當然想看看內地民眾對經濟的感受,希望從中得到投資啟示。
榮登「年度漢字」調查榜首的,幾乎毫無懸念是「漲」字。一顆小小的綠豆掀起今年漲價序幕,從去年尾的4元(人民幣.下同)一斤,到今年5月已漲至10元;11月份生薑價格漲到7元一斤,也較去年尾翻了一番。內地網民更由此創作了「豆你玩」、「糖高宗」、「煤超風」等潮語,可見通脹嚴重,如何保持收入增幅超過物價,已成了民眾日夜思考的問題。
物價「漲」固然有需求因素,另一因素則是「炒」。大蒜、大紅袍、和田玉這些看似無關的商品,今年卻有一個共通點──都是游資的寵兒。

控通脹、保增長難度高

大蒜在預防甲型流感的口號下,至11月上旬已按月升逾九成;幾年前不過幾元一公斤的黃蠟石,現在叫價上萬元。據聞當前內地零售金條,有如「出爐麪包」,一推出即被搶購一空。
調控物價政策出台後,炒風暫時遏止,然而要根治炒風,還需從供應着手。當然,如何把游資引往正途,也是一個問題。
「漲」了、「炒」了,民生受損了,國家怎能不「控」?於是9月尾召開的貨幣政策會議,一直強調的「保增長、調結構、控通脹」順序有變,「控通脹」被拉到首位。隨之而來的,是各部委聯合推出組合拳遏止物價,並表示將會回到中性貨幣政策,並啟動加息以收緊流動性。
如何調控物價,而又不致使經濟增長因流動性過份收緊而被「鍊死」,將考驗政府的調控藝術。
2010年,投資市場還有甚麼「年度漢字」?明天續談。
小啟:楊延德先生公幹,本周本欄由陳建良先生暫代。

陳建良
寶來證券(香港)資產管理部投資管理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