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發生獨留在家兒童受傷或死亡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兒童託管服務是否足夠。有雙職父母因就讀小學的兒子在「閒日」放假,需要託管服務,卻發現政府撥出資源甚少。有關注團體指出,無論幼兒或六歲以上兒童的託管服務均不足,其中六歲以上兒童日間託管服務更受忽略,未能應付社會需求,政府應加撥資源改善。
鍾先生的七歲兒子就讀小一,11月4日(周四)為學校假期,夫婦均需上班,又找不到親友照顧他,遂透過社署熱線查找臨時託管服務,惟按社署提供的資料,聯絡10多間課餘託管中心,均只於下午3時後提供服務。及後經本報轉介社署協助,才得以解決問題。
僅14單位提供上下午服務
鍾先生批評政府忽略六歲以上兒童及家長的需要,「呢類一日、兩日嘅學校假期唔少,學校又冇支援。呢間課餘託管中心都係酌情先可以提供上、下午服務,朝早9點畀我放低個仔,不過撞正我返工時間,接送好難配合,最後我請咗假,只喺中午託管咗一陣,當時得一個職員睇住我個仔」。
本報向社署了解,由於6歲至12歲兒童已接受半日或全日學校教育,社署透過非政府機構,以自負盈虧及收費模式,提供半天支援性質的課餘託管服務,一般費用為1,000多元。社署透過「課餘託管收費減免計劃」,向有經濟困難的家庭提供全數或半數資助,惟提供全費資助名額只有1,500多個。
現時有參與收費減免計劃的逾130個營辦單位中,大部份選擇於黃昏時段(下午3時至晚上8時)提供服務。有開設上、下午時段服務,並可接受清貧家庭申請資助的單位只有14個,當中又僅得七個於上午提供服務,其中一個位於九龍區,兩個位於港島區,其他在新界區,分佈並不平均。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指,政府投放在兒童託管服務的資源不足,資助名額有限,又未能按地區實際需要分佈,「其實市區易啲搵到工,低收入嘅雙職父母家庭比較多,應該投放更多資源」。此外,她建議政府將社區保母服務涵蓋至六歲以上兒童,並資助學校推行課餘託管服務。
建議學校課餘變託管中心
施續指,「好多基層家庭都唔知有託管服務,兒童家居安全意識又低,更唔知獨留兒童在家會犯法」,政府應透過學校向家長加強宣傳教育。獨留兒童在家不僅危險,更可能觸犯《侵害人身罪條例》,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監10年;16歲或以下兒童或少年均受此法例保障。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黃寶財教授指,學校與社區結合已成為趨勢,課餘託管服務由學校推行最理想。政府應設立機制推動學校發展服務,「例如喺區內指定幾間學校做託管中心,集中資源,同透過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資助,亦可考慮同社福機構合作。政府可效法學券制,資助有需要家庭」。
檔案編號:1103013
現行兒童託管服務
年齡:3歲以下幼兒
服務:透過幼兒中心提供全日制照顧服務
年齡:6歲以下幼兒
服務:提供暫託幼兒及延長時間服務,並在地區層面提供互助幼兒中心服務
年齡:6至12歲兒童
服務:半天支援性質課餘託管服務,包括功課及家長輔導、技能學習及社交活動
資料來源:社會福利署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forms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