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口訣:「閉幕沒有不勝利的」,廣州亞運閉幕場面極盡奢華,加上獎牌成籮成筐,國家很強大很盛世,何止「勝利」而已,從京奧世博到廣州亞運,儼然「從勝利走向勝利」!
不巧《紐約時報》刊出一文,指出近二十年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民平均壽命增長幅度最小,居然不是內戰連綿的蘇丹,不是動盪頻仍的巴基斯坦,也不是一貧如洗的孟加拉,「答案是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這個在全世界激發許多恐懼和羨慕的國家。」
根據聯合國數據,從一九九○以來,中國人平均壽命增加了五點一歲,幾乎所有發展中國家(包括印度、印尼、伊朗甚至埃塞俄比亞)的國民壽命增幅都高於中國;至於發達國家,原先國民平均壽命就高於中國許多,這二十年間的壽命增幅依然超過中國。《紐約時報》道出:「這給我們帶來甚麼啟迪?經濟增長使得許多社會問題較易解決,卻不能保證每個人生活得更好──或者較健康。」
就在美國感恩節前夜,我給北京的作家朋友劉心武去電問候,他病懨懨的嗓音一塌糊塗,乃連場感冒所致。何以如此?他說是北京空氣污染太糟糕,白晝宛如黃昏,連可見度都很低,試問誰的上呼吸道和肺葉經得起日復一日的侵蝕?於是我想起京奧時發射三百多枚氣象火箭換來的大晴天,那場華麗盛典和奧運金牌第一的桂冠,給中國人帶來了健康和幸福了嗎?
上海公寓樓大火,既令史上最豪華的世博會帶來痛楚的謝幕,也令「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變得滑稽。北京上海的例子就在眼前,廣州亞運非但不能「亞出一個新中國」,連「亞出一個新廣州」也辦不到。
《紐約時報》認為中國人平均壽命增幅偏低,不獨是環境污染,亦在於政府過度追求GDP增長,忽略公共衞生、醫療制度、社會保障,乃至分配不公所造成的生存壓力,都是折壽的原因。或有人會說,洋人此說又是妒恨交加的「妖魔化」而已。殊不知,該報毫不容情地指出另一個在近二十年來國民平均壽命增幅乏善可陳,甚至不如中國的國家,那就是美國。聊可自慰的是,美國人平均壽命還比中國長五年,但美國人比不上歐洲,也比不上韓國和智利。我看主要問題來自美式垃圾食品,偏偏麥當勞、肯德基炸雞這類洋垃圾在中國大行其道,並認為是現代生活品味的象徵。
依我看,平等、自由、民主、人權在中國成不了現代文明的標準,以及美國人革除不了垃圾速食食品的陋習,實係世界上近乎無解的兩大難題。
孔捷生
逢周一、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