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體育股近日壞消息不斷,多家公司股價插水,市場憂慮行業競爭及存貨積壓的問題惡化。安踏體育(2020)首席營運官賴世賢認為,個別同行銷售急速放緩,是基於其營運問題,不反映行業情況,安踏維持2011年全年定貨收入增長15%至20%的預測,並相信此消彼長下,安踏今年整體零售額可超越李寧(2331),榮登內地體育品牌一哥。
記者:吳綺慧 陳健文
中國動向(3818)上周公佈定貨會數據遠遜預期,李寧又突然在定貨會上宣佈要重組分銷網絡。該行業的發展趨勢是否仍然健康?賴世賢指出,整個市場經營環境仍然良好,沒有轉壞迹象。
李寧難管理分銷商
「李寧的問題主要是2、3線城市的分銷網絡,他們很多分銷商都不是獨家經營,不少還是只營運1間分店的個體戶,很難管理,議價能力不高。至於中動向則是產品設計出問題,定價策略太過進取,漲價漲得很厲害,消費者未必接受得了。」
賴世賢強調,安踏所有的分銷商均是獨家經營,亦沒有「一人一店」情況;由於公司自設工廠,較掌握原材料價格走勢,故8月時已鎖定棉花價格及供應,控制成本。安踏2011年首兩季產品平均漲價5%至10%,下半年亦會有高單位數增幅,抵銷成本壓力,預料毛利率維持穩定。安踏今年第三季同店銷售維持高單位數增長,上半年為10%。
特步國際(1368)投資者關係部發言人表示,公司採取獨家分銷商策略,現時存貨水平正常,維持2011年定貨收入增長20%的預測,開店計劃沒改變。361度(1361)資本營運總監陳永靈亦稱,近日二、三線市場的經營環境變化不大,不覺得競爭有顯著惡化情況。
特步搶奪中動向市場
體育用品企業正出現兩極化情況,主打大眾市場的本土品牌,定單增長仍強勁,但李寧、中動向等卻出現瓶頸。有外資分析員說:「過去幾年靠『賣得貴』、高檔次等因素,估值較同行有溢價的李寧和中動向,會開始滑落;相反一直走中低檔路線的本土品牌,會慢慢被睇高一線,最後變成他們trade得仲貴。」
賴世賢有信心安踏今年在整體零售額上超越李寧,市佔率在本土品牌排名第一。另一名體育企業管理層亦認同,行業正出現重新洗牌的趨勢,他說:「最近李寧在二、三線城市關了很多店,換了新logo後,消費者仍以為是冒牌貨,反映他們調整需時。安踏一至兩年內應該會取代李寧;同樣是走休閒運動服路線的特步,未來則會搶奪中動向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