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消失的…… - 蔣芸

逐漸消失的…… - 蔣芸

台灣人稱文化女巫的韓良露來港,果然露了一手;她講的是香港優美的文化特色已一點一點的在消失,與她十餘歲初到時感受大不相同,表現在衣食住行方面尤其顯著。
你怎麼看呢?十幾歲時的眼光與二三十年後的眼光有那麼大的分別嗎?不,不關乎眼光,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一個不斷起飛的城市,每隔大半年已有不同的變遷外觀,何況幾十年;海面在縮窄,道路在拓寬,舊屋在拆除,高樓大廈連綿起,碼頭、鐘樓、古跡遺址不見了,濱海的島嶼、綠地、農田變成了人聲鼎沸的大都會。可以散步的地方,令人驚喜的小酒館、小餐館,失去了獨特的個性,搬進了商場,變成統一風格的連鎖店,只要上了些年紀都是見證人。
我來港時已二十餘歲,韓良露對香港的記憶從八十年代才開始,我比她早了二十年,是以成年人的眼光看這個碼頭式的城,只覺得一切都很新奇,感覺很強烈、很震撼,也許因為之前的人生只有一兩條固定的道路,不曾見過世面吧。從牛池灣、清水灣逐漸延伸過對面海,見識這個大都會,上過山,下過海,昔日美好的記憶,那每一個區域,每一條街道都有不同的聲音、顏色與氣味,真叫我着迷。
韓良露談到香港的吃,她大讚的粵菜,到了今天大部份已不再純粹,所謂Fusion的雜七雜八之味紛呈,真材實料原汁原味已買少見少。當年帶過不少畫家,如王藍、席德進、蕭勤這些外來客,吃沙田的豆腐、乳鴿、柚皮,每一道菜都驚為天人,席德進一高興之下還賞了我一幅小素描呢。
原來最簡單樸素的,在香港廚師手中可以開出奇花異卉,都有真功夫,可惜的是連吃的文化也無從保留及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