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用家心聲憂銀行壓價政府宜監察

準用家心聲
憂銀行壓價政府宜監察

51歲仍然單身的何先生(圖),7歲開始做童工賣點心,之後一直在中上環一間參茸海味舖打工。年輕時的艱苦生活,令他明白要及早為退休生活作打算。經過多年儲蓄及投資,4、5年前已展開退休生活。正因為無兒無女,毋須把物業留給任何人,故他對逆按揭感興趣,希望每月有固定收入,為退休生活提供多一重保障。

退休人士可添保障

何先生透露,自己有九成財產投放在股票,大部份是藍籌股,現在收入來源主要是股息及間中炒股票,「我一日都係使百二至百三蚊左右,靠收股息都夠用」,故逆按揭對他來說並非必須,只是一種備用借貸,但有總比沒有好,「反正層樓唔使留畀人,多一筆錢用,生活可以靈活啲」。
80年代,他與弟弟在中區文武廟對面的華冠大廈置業,屬於樓齡較高的單幢樓,一房一廳外連花園,內櫳有百多呎,90年代尾已經供滿。他估計,該物業現在估值逾300萬元;如果可以做逆按揭,每月取得3000至4000元,已足夠應付日常開支,讓他終老。
但他對逆按揭有一個擔心。「由銀行搞晒,佢哋要賺錢,一定會壓價」,他希望政府可以立法監察,並且顧及按揭的風險,令退休人士不用怕將物業按出後,金錢仍不夠生活開支。
假如政府能夠做好把關的職責,何先生很贊成逆按揭計劃,「有對公公婆婆,70幾80歲,其中一個要住老人院,好想按咗層樓出去幫補吓」。
逆按揭對部份財政緊絀的老人家是一件好事,但何先生的憂慮,正正是社會上擔心的問題。當中有太多風險,例如通脹壓力、銀行追收差價等,老人家未必能承受。假若政府把關不力,無疑將老人家推上萬劫不復的絕路,最後由「德政」變成「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