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承着本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形成,背靠境內控股集團或母公司的本地中資行亦運用優勢,礪兵秣馬,將人民幣業務打造為未來發展龍頭。中信集團旗下中信銀行國際(信銀國際),及剛獲財政部委任為國債發行代理的交通銀行(3328)香港分行,均就人民幣業務訂下進取發展藍圖,包括創新產品開拓、爭取安排人債發行及釐訂領先排名指標。記者:劉美儀
信銀國際執行總經理兼企業銀行業務總監黃毅接受訪問時表示,間接持有該行70%權益的中信銀行(998),在境內的外滙業務及國際貿易量非常強勁,甚至可與國有商銀媲美,信銀國際透過與母公司中信集團及系內成員的合作,在人民幣頭寸安排上,可享有兩邊開價(twowayflows)的優勢,即對美元存在有買有賣的雙邊結售滙需求,而非像其他本地銀行般,只有單向結滙(購買人民幣)交易。
由於人民幣持倉充裕,他指出,即使自10月底清算行中銀香港(2388),因提供參加行的跨境貿易結算兌換額度用罄,信銀國際仍可透過在同業市場平盤,為客戶或交易對手,提供足夠人民幣頭寸,配合跨境貿易結算支付需要。
明年貿易結算增長更佳
他相信,11月份該行人民幣相關結算業務,包括外滙、貿易結算或遠期合約等,並無受額度影響而減少反而續見增長,外滙交易更按月創新高,故對市場揣測明年清算行額度規模,信銀國際不太關注。
熟悉內地市場的黃毅相信,本港作為境外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定位,他看不見有任何改變的情況,但作為試點,當局自會貫徹審慎有序的發展步伐。
申請投資內地債市
作為立足海外的中資行,他指人民幣業務已定位為信銀國際長遠發展戰略,是未來與外資行爭勝的橋頭堡,他笑言,已訂下該行在人民幣各個業務指標上,躋身三甲排名的目標,具體增長視乎市況發展;明年度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增長勢頭,料較今年下半年更佳。
今年首10個月,信銀國際人民幣相關結算業務(包括外滙、貿易結算及各類遠期合約),交易總額達420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單計滙款交收的結算額則為54.2億元。截至本月20日,該行企業客戶人民幣存款總額,相當於9月底的5倍,金額逾30億元,連同個人人民幣存款計算,則近50億元。
黃毅透露,該行已向人行申請參與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市,現正等候審批。本地人債市場方興未艾,信銀國際來年亦會爭取在人債安排上,扮演更積極角色,目前與數名客戶初步洽談籌發人債,對象主要為本港公司。截至9月底,該行企銀部撥備後稅前利潤按年增長六成,貸款額較去年升16%,他期望明年可保持相若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