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放題1:網上Flirt得盡 媾女靠表情

是日放題1:
網上Flirt得盡 媾女靠表情

近十年的社會是互聯網天下,由icq的興起至今天的facebook,見證人們溝通方法的轉型,由向人噓寒問暖變成主動更新近況。近日facebook為保形象,已為「face」註冊成商標,一再證明它於時下年輕人或互聯網上的影響力,追女方法亦變得「機心」重重,下下靠「樣」。

記者:王震遠
攝影:楊錦文
Models:Nick&Kammy@Inspire

facebook尋人最有效

facebook熱席捲全球,早前有報道指如果facebook是個國家,人口數字將是全球第3。著名Blogger兼香港市務學會社交媒體實戰班講師JonathanSin指,香港的facebook戶口已達340萬,「我不覺得facebook交友帶來負面情況,最負面的就是大家只顧上網。近年多了有關facebook的犯罪案件,其實N年前在討論區已經存在交友情況。」網上交友,facebook在美國可謂炙手可熱,但對香港用家,可能另作他選,「facebook在香港的交友氣氛不太普遍,大家最多玩遊戲,或看朋友的近況,不會太活躍於發言。反而用新浪微博或twitter更容易,可能涉及社群的溝通模式,大家以一個討論區的形式去聊天,一句接一句。」Jonathan認為網上交友本質沒大問題,因facebook只是一個媒體,「我覺得網上交友是中性的,就算以前結識朋友,會否見面亦是自己的取向,反而現在多了溝通渠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豈會多了隔膜?」談到facebook的好處,便是可找回失散的朋友,可能比登尋人啟事更有效,「換轉是阿爸年代,早已跟中小學同學沒聯絡,現在只要add進facebook,就很易維持到友誼。」

■朱克伯格令facebook成為全球最熱的交友工具。

■香港人多用facebook玩遊戲或看朋友近況。

Xanga識靚女

要數網上交友工具,除facebook外,還有myspace、icq和msn等,新城知訊台節目《娛樂旗艦店》主持科林,就有不少網上交友的經驗,最愛用的是在港曇花一現的Xanga,「Xanga是個交友blog,曾在香港很流行,當時的人很喜歡寫blog,寫得多會有人看和收藏,可以結識到人和商機。」Xanga不但可以讓人寫下心情日記,還可讓人看自家玉照,「當時我是派對搞手,因工作關係會在Xanga貼出海報,還會到朋友的訂閱名單上看別人的相,找到美女就會告訴她有派對,因為多些美女來就會多些人參加。後來發現此方法可以結交到女生,還試過發展感情。」但照片也會說謊,上鏡也可以靚過真人,「曾結識過一個女生,後來約出來見面,發現真人跟相片不同,因若以高角度自拍,雙眼便會變大,可以完全是兩個人。」

科林

msn進可攻退可守

人生有很多抉擇,在適當的渠道上自然只有適當的回報,「朋友有很多種,我覺得小學和中學同學才是最好的朋友,我亦試過在網上找到啱傾的網友,做了好朋友,始終未去到同學的真心程度。」男生追女仔最怕沒自信,「有時在電話中說話很易緊張,例如要向女仔表白,說話可能會口窒窒,但用打字方法就可以慢慢修改言詞,修飾到最charm才傳過去。」icq和msn還有進可攻退可守的好處,「好處是可以逃避,若在電話傾,每說一句都要回應,網上則不用即時回應,還可想清想楚才覆;且還有一點幻想存在,因flirt一個人時,語氣永遠都是最好的,且說話可寫得更盡。」科林舉出例子,如「missyousomuch」一句,就難在電話筒中聽到。「在網上有時你會更願意跟網友談心,因大家都不知道對方背景,可以放心將秘密說出。」有時跟網友談心亦有安心的好處。

friendster網戀靠幻想

曾經在加拿大生活過的Gigi,亦在網上有過一段奇緣,「我曾在加拿大做電台節目,前男友就是透過互聯網聽到我主持的節目,很想結識我,因當年還未流行facebook,他就在friendsteradd了我聊天。」本來從不相信網戀的Gigi,結果自己亦出事,「雖然還沒見過面,但原來在friendster和msn聊天,間中發吓相,真的可以建立起感情,且發展得很快。可能雙方未有真正接觸,只靠互聯網聯絡,當然把對方幻想得很好。」由網戀發展成真正戀人,Gigi回想起來亦自覺有錯,「不是說他是壞人,只是網上累積半年感情,跟與真人一起累積的半年感情,差別可以很大。到真正相處時,看到他某種行為可能會感覺不好,但在網上交往,自然樣樣都會想像成美好的。現在叫我再在網上交戀人,我想我一定不會。」相比在網上交友,Gigi更喜歡用傳統方法,「我喜歡寫信,因感覺真實,不過要視乎對方會否回信。互聯網勝在即時,開個webcam就可以見到樣貌,若只結識朋友我覺得還是可以的。」

Gigi

Call機反轉暗碼媾女

網上聊天不是90後專利,自稱80後的Kelvin,中學時就懂用暗號冧人,「12、13歲時互聯網不算太發達,那時手提電話很貴,最流行用call機,我便在傳呼機打些暗號,例如打1777,傳呼碼對應表是代表imissu,正正就像電影《志明與春嬌》的橋段,將暗號反轉看就是imissyou字句。」Kelvin再舉例子,如1437就是iloveyouforever。「後來icq慢慢興起,識女仔容易很多,最愛groupchat,一放學回家就開個聊天室,傾到合心水的題目就會另開一間房聊。平時大家見面只會點點頭,但去到chatroom就會乘勝追擊,每句說話都會諗過度過。」用即時通訊軟件和女生溝通,比用電話分分鐘成功率更高,「用icq和msn溝通,她們沒那麼抗拒,壞處是減少相處機會,造成見面時不懂交談,一定要對住鍵盤才懂溝通。」

Kelvin

icq要加HappyFace

icq和msn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有表情圖案,Kelvin認為可為冷淡的字句添上感覺,「砌樣是很重要的事,同一句話加樣或沒加,後果分別很大,例如說『Howareyoutoday?』,加上happyface效果會好很多,總之甚麼都加上happyface,人家就會覺得你是笑着說。」當年陳曉東在廣告中相約網友見面,亦是不少男生愛嘗試的事,「有次,朋友在網上約了個女生出來見面,我們4個男生,對方亦有4個,因很擔心見面情況,於是決定先離遠眺望一番。後來一見那女生,感覺『完全唔掂』,反而她身邊的不錯,但因配對不勻,最後都沒有相認。」Kelvin認為不同的溝通方法各有千秋,「傳呼機可以突然傳來一句句子,感覺很甜;icq可以同一時候做其他事情,但感情不夠真誠;電話可以聽到對方聲音,如果內容好的當然就最好。」

■《志明與春嬌》中的一句
「n55!W!」,你又聯想到甚麼?

■當年疑似陳冠希人物,被雜誌踢爆透過friendster發「晒蕉」相交友。

■用電話對話,有時未必能流利地表達感情。

■微博是現時最潮的交友工具。

■名媛何超雲愛把相片放上微博任人看。

社交工具進化史
六十年代
固網電話

那年代家用電話開始流行,不過不是每家每戶都有,女生最愛煲電話粥到天光。

八十年代
傳呼機

其出現解決急救聯繫問題,但只有單方向溝通。未有中文顯示前,需要查看傳呼碼對應表。

手提電話

第一代係水壺機,俗稱「大哥大」,後來由網絡商大減價推廣PCS網絡,令手提電話變得越來越普及,實現了流動通訊的夢想。

九十年代
CT2

即係黎明代言的天地綫,此類電話只可打出,又要在適當收發點搶線,機主仍要配備call機。

即時通訊軟件

由icq帶起即時通訊軟件熱潮,「喔噢」一聲最深入民心。後來msn的崛起令香港icq用戶紛紛轉投,至今仍是必裝軟件之一。

二千年代
Xanga

曾是不少人寫網上日記的首選網站,卻被facebook後來居上。

friendster

07年間香港曾興起friendster交友熱,比起facebook,friendster的交友方向更清晰。

facebook

至今是全球最多用戶瀏覽的網頁之一,是社交網頁的王國。

SMS屬溝通首選

電話是親密朋友的網絡,SMS是普通朋友的網絡,兩者是有分別的。

這個年代SMS行先,最大好處是可以給時間對方想清楚,如果用電話講錯說話就不能補救。

facebook香港用戶數字表(註:數字由Jonathan提供)

全球用戶:約4.7億
香港用戶:約340萬
香港男性用戶數量:約154萬
香港女性用戶數量:約169萬
平均停留時間:每日55分鐘

Q&A 女生為「開心農場」玩facebook
Q:記者
A:JonathanSin

Q1:facebook甚麼時候在香港流行起來?

A:大約在07年尾至08年左右,因為多了人喜歡玩遊戲。當時流行「古惑仔」onlinegame,玩的多數是男生,後來「開心農場」興起,就更多女性活躍於facebook。

Q2:facebook玩家主要玩甚麼?

A:在香港主要都是玩遊戲多,外國則以談天為主,台灣會用facebook做marketing活動。

Q3:facebook會帶來甚麼問題?

A:帶來的私隱問題人人都知,且會影響工作。另外還有其他危機,如有個陌生人add你,因為太容易交友,可能讓人失去防備之心。

Q4:如何避免這些問題?

A:面對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自己要格外小心,facebook內可以設定自己資料的公開程度,你可以只給friendoffriend看。